• bìng
  • xi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í bìng xiāng fú

成语解释: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疾病相扶

英文翻译:help each other in adversity

疾病相扶的意思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扶: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犁。扶老携幼。扶着栏杆。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扶苗。护士扶起伤员,给他换药。3.扶助:扶贫。扶危济困。救死扶伤。4.姓。

成语评论

说到"疾病相扶"这个成语,很多朋友可能觉得既熟悉又陌生。这个词组到底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场景?我们不妨先拆开看字面意思——"疾病"和"相扶"的组合,让人自然联想到生病时的互相照料。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老张突发胃病住院,邻居王阿姨主动帮忙接送他孩子上下学,社区志愿者轮流送餐。这种自发的互助网络,正是"疾病相扶"在现代社会的生动写照。我们是否注意到,当困难来临时,人与人之间本能的善意往往最先觉醒?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小时候学的"同舟共济"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精神内核相通,但"疾病相扶"更强调在具体困境中的直接行动。就像疫情期间,年轻人帮独居老人网购药品,这种跨越代际的帮扶,让抽象的美德变得触手可及。

观察发现,越是压力大的现代都市,这类温暖故事反而越多。这似乎打破了"城市冷漠"的刻板印象。笔者在社区做志愿者时深有体会:当有人需要帮助,总会出现"临时家人"。这种互助不需要刻意组织,就像春雨润物般自然发生。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帮助他人其实不必等待重大灾难。同事感冒时帮忙带份午餐,朋友手术后帮忙取快递,这些日常细节都在诠释着"相扶"的真谛。生活中的善意,往往就藏在举手之劳里。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的"疾病相扶"正在突破物理边界。网络病友群的相互鼓励,医疗众筹平台的爱心接力,都让传统互助形式焕发新生机。这种变化告诉我们:只要心存善意,帮扶的方式可以与时俱进。

当我们在讨论这个成语时,本质上是在探讨人类社会的生存智慧。从原始部落的共御风险,到智能时代的云端互助,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那份"你跌倒时我伸手"的本能。或许这正是文明延续的重要密码——在彼此需要时,我们永远可以选择成为别人的支撑。

疾病相扶的造句

  1. 造句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广州人民的好品质。
  2. 造句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慈念善举当然是值得弘扬的好传统,而保留着楚河汉界遗迹的充满文化底蕴的荥阳,要大彰慈善义举当然也不能随便说不好。
  3. 造句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孟子》里的句子。
  4. 造句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则百姓亲睦。
  5. 造句 盖芸与同绣日,曾有疾病相扶之誓也。
  6. 造句 《孟子》中写道“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样一幅美好画面正是中国传统社会邻里关系的写照。
  7. 造句 所有这些*弯的内地移民,他们彼此间“同乡井如骨肉,疾病相扶,死丧相助”。
  8. 造句 所谓社区,社会学家滕尼斯说,社区(community)是指那些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
  9. 造句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10. 造句 答案其实并不难找,不妨就遵照孟子所提倡的准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