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shēng lì sè
成语解释: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成语出处: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很严厉
繁体字形:疾聲厲色
英文翻译:look fierce and talk boisterously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厉:1.严格:厉行节约。2.严肃;猛烈:正言厉色。雷厉风行。3.古又同“砺”。4.古又同“疠”。5.古又同“励”。6.古又同“癞(lài)”。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疾声厉色”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一个例子:班主任发现学生偷偷玩手机,立刻板起脸敲了敲讲台:“把东西交上来!”她的声音陡然提高八度,眼神锐利得能穿透课本。这种严厉的训斥场景,就是典型的“疾声厉色”。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只能用来批评人吗?”其实不然。看这个例子:项目会议上,技术总监指着漏洞百出的代码,语气急促地指出:“这样的错误会导致系统崩溃!”他的声调里既有焦灼又有威慑力,这种专业场合的严肃警告,同样属于疾声厉色的运用范畴。
再来看家庭场景。孩子把整盒蜡笔摔在地上时,父亲突然提高音量:“立刻收拾干净!”这种短促有力的命令,配合紧绷的面部表情,构成家长教育孩子时常见的疾声厉色。但要注意,这种表达方式如果变成日常沟通的常态,反而容易削弱教育效果。
值得讨论的是,现代社会更推崇温和沟通,为何还要用疾声厉色?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分寸把握。在重大原则问题或紧急状况下,适度的严厉能快速传递严肃性,就像交通警察对闯红灯的行人发出喝止。但若滥用这种表达方式,就像天天按汽车喇叭,最终只会让人充耳不闻。
观察发现,职场中的疾声厉色正在被结构化表达替代。比如项目经理不再拍桌子吼人,而是说:“这个疏漏将导致三个严重后果”。这种转变既保留警示力度,又避免了情绪化表达。说到底,疾声厉色的本质不是音量高低,而是通过语言强度传递特定信息,关键在于是解决问题还是发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