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shū
  • lǎng
  • l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shū lǎng lǎng

成语解释:稀疏

成语出处:鲁迅《社戏》:“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闲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稀疏

繁体字形:疎疎朗朗

英文翻译:Sparse and Langlang

疏疏朗朗的意思

疏: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疏导。疏浚。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疏林。疏星。3.关系远;不亲近:疏远。亲疏。4.不熟悉;不熟练: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虚:志大才疏。7.分散;使从密变稀:疏散。仗义疏财。8.姓。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疏。奏疏。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疏》。

疏: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疏导。疏浚。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疏林。疏星。3.关系远;不亲近:疏远。亲疏。4.不熟悉;不熟练: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虚:志大才疏。7.分散;使从密变稀:疏散。仗义疏财。8.姓。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疏。奏疏。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疏》。

朗:1.光线充足;明亮:明朗。晴朗。开朗。天朗气清。2.声音清晰响亮:朗诵。朗读。3.姓。

朗:1.光线充足;明亮:明朗。晴朗。开朗。天朗气清。2.声音清晰响亮:朗诵。朗读。3.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疏疏朗朗”?这个词听起来像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其实它专门用来形容事物分布得松散却不凌乱的状态。比如抬头看到夜空中的星星,如果说“疏疏朗朗的星光”,是不是比“零零散散的星星”更有画面感?

为什么这个词特别适合自然场景?想象一片刚修剪过的草坪,草叶间露出泥土的缝隙,用“疏疏朗朗的绿意”来描写,既不会让人觉得荒芜,又保留了生机感。我曾在公园看到老人用竹扫帚清扫落叶,扫帚划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就特别贴合这个词的气质——有序的空白反而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有人问:“疏疏朗朗”和“稀疏”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意境传递。比如描述中年人的头发,“稀疏”可能略带惋惜,但说“疏疏朗朗的银发”就透着从容。这种表达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尤为重要,就像画家留白的智慧,适当的空缺反而让整体更协调。

日常使用有什么窍门?试着观察生活中的层次感。我家书柜顶层特意不摆满书籍,留出三指宽的间隙,朋友来访时评价“疏疏朗朗的摆放真舒服”。这让我意识到,语言和空间设计竟有相通之处——克制的美学反而能创造呼吸感。

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江南园林的镂空花窗,阳光穿过形成的光斑,如果用手机连拍十张,会发现每帧图案都不同却又和谐,这种动态的疏疏朗朗,或许正是东方美学的精髓所在。下次看到类似景象,不妨试着用这个词来描述,会有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

疏疏朗朗的造句

  1. 造句 还有一种梨树,树枝如同剑一样伸向天空,疏疏朗朗的花朵绣在枝条上,好象有人挤占了它的空间一样,它很委屈地把它所有的生命力都展示给天空了。
  2. 造句 一弯银钩似的月亮已经嵌在街口那棵梧桐树疏疏朗朗的枝叶间,很像是那深蓝的天空含着静静的静静的笑容。
  3. 造句 夜空中闪烁着疏疏朗朗的几点星光。
  4. 造句 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却无甚道士气,即没有一气三清的坐像,也没有伸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师。
  5. 造句 屋后是树林子,疏疏朗朗的,却又蓊蓊郁郁地长出几蓬树来,把院子衬得爽爽的。
  6. 造句 眉毛差不多完全没有。在眉毛的位置上。有两个微微隆起的发亮的线条,疏疏朗朗地长着不多几根亮晶晶的毛。
  7. 造句 他钻研医学著作,而少年手中却是天文地理无所不有,他偶尔抬头,便会看见日光穿透窗棂,疏疏朗朗地落在少年眉间。
  8. 造句 这时,习凿齿隐约听到在这片枯萎的植物后面有流水的声音,他从这些残枝败叶疏疏朗朗的缝隙中找寻,发现有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女子在洗衣服。

"疏疏朗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