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jì sǐ guī
成语解释: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
成语出处:《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置生死于度外
繁体字形:生寄死歸
英文翻译:to live is like being a lodger in the world , and to die is like returning home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生寄死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到底怎么用呢?比如老张退休后开始周游世界,他说:"年轻时总把工作当全部,现在才明白生寄死归,得抓紧看看这个世界。"这句话里的"生寄死归"就像在说人生是趟单程旅行,要把每个阶段活得尽兴。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及时行乐"有什么区别?其实大不一样。北宋文人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这可不是躺平摆烂,而是用"生寄死归"的智慧化解困境——他把流放当成体验新生活的机会,在椰林里研究美食、教当地人识字,硬是把苦日子过成了诗。
现代职场中也能用这个成语。比如新人小美被安排到偏远分公司,她跟闺蜜说:"就当是生寄死归式体验生活呗,说不定能发现新机会。"半年后她竟帮公司开拓了特色农产品电商渠道。这种把挑战当历练的态度,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有个有趣的现象:00后年轻人反而更容易理解这个成语。他们常说的"人生是体验卡",不就是"生寄死归"的现代版吗?有位大学生在支教日记里写道:"与其焦虑未来,不如把每个当下活成限量版体验。"这种活在当下却不失方向的态度,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完美碰撞。
我突然想到,这个成语其实藏着环保启示。既然我们都是地球的暂住者,是不是该像客人爱护房东家那样保护环境?有位生态学家说过:"人类若真懂得生寄死归,就该让子孙也能看到今天的星空。"换个角度看成语,竟能品出可持续发展的深意。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明天就要"归去",今天你会如何"寄居"?或许答案就藏在认真对待每个晨昏的细节里,在给家人做的早餐中,在帮同事解决的小麻烦里,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寄居时光"中,我们早已书写好了生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