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ji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ǔ pò shí jiè

成语解释:琥珀:植物化石;芥:小东西。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成语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疏:“亦有异类相感者,若磁石引针,琥珀拾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事物之间

繁体字形:琥珀拾芥

英文翻译:Amber mustard

琥珀拾芥的意思

琥:雕成虎形的玉。

珀:见〔琥珀〕

拾:[shí]1.从地上捡起东西:拾麦穗儿。2.整理:拾掇。3.数目“十”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shè]轻步登上:拾级而上。

芥:[jiè]1.〔芥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种子黄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称“芥末”,作调味品。按用途分为叶用芥菜(如“雪里蕻”);茎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头菜”)。2.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草芥。纤芥。芥舟。[gài]〔芥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叶大,表面多皱纹,叶脉显著,可食。亦作“盖菜”。

成语评论

琥珀拾芥”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时都会好奇:琥珀为什么会“拾芥”?其实,这里的“芥”指的是细小的草屑或尘埃,而琥珀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可以吸附轻小物体。古人观察到这种现象,便用“琥珀拾芥”比喻事物之间微妙的吸引力,或者形容人善于捕捉细节的能力。

举个例子:小张在整理古籍时,发现一段冷门历史记载竟和现代科技原理不谋而合,同事感叹他真是“琥珀拾芥”,总能在浩瀚资料中找到关键线索。这里既强调了他对细节的敏感,也暗含了“看似无关的事物存在隐秘联系”的哲理。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其实不然。就像琥珀需要经过摩擦才会产生静电,人的洞察力也需刻意训练。比如设计师观察不同人群使用产品的细微表情,作家记录市井对话中的独特口音,都是主动培养“拾芥”意识的实践。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也有印证。蜜蜂能通过紫外线识别花朵纹路,啄木鸟能听见树干里虫子的蠕动声,这种“生物雷达”般的感知力,和人类通过“琥珀拾芥”积累经验智慧异曲同工。在我看来,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反而显得愈发珍贵。

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琥珀封存着远古昆虫的瞬间,或许能更直观理解这个成语——它不仅是物理现象的比喻,更像在提醒我们:世界充满待发现的精妙连结。就像考古学家从陶片还原文明,程序员从代码预见趋势,每个领域都需要“拾芥者”将碎片拼成完整的图景。

"琥珀拾芥"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