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ǐ suǒ bì rán
成语解释: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成语出处:《弘明集 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一定如此
繁体字形:理所必然
英文翻译:a matter of course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必: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理所必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陌生?其实它和“理所当然”意思相近,但更强调逻辑推导后的必然性。比如“春天播种,秋天丰收是理所必然的”——这里不仅表达“应该如此”,更暗含自然规律的因果链条。
为什么说“理所必然”强调逻辑推导?举个例子: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年终发奖金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公司亏损却坚持发奖金,员工反而会觉得奇怪。这里“理所必然”就像数学公式,输入特定条件必然导出结果,而“理所当然”更偏向社会共识。
在历史故事里,这个成语常用来解释因果关系。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是“攻心为上”战略的理所必然——只有让对方心服口服,才能确保边疆长治久安。
现代社会如何运用这种思维?当看到短视频博主突然爆红,有人觉得是运气,其实背后藏着算法推荐机制、内容质量、用户需求三者的理所必然。就像拼积木,当所有关键模块准确对接,成功就成了必然结果。
我个人认为,现在很多人把“偶然成功”当成普遍规律,反而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比如总有人幻想买彩票致富,却不愿承认持续学习与积累才是财富增长的理所必然路径。这种认知偏差,常常让人在现实中碰壁。
下次遇到看似偶然的事件时,不妨多问一句:“这里是否存在未被发现的必然因素?”就像发现苹果落地的人无数,只有牛顿从中看到了万有引力的理所必然。或许这就是区分普通观察与深度思考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用“理所必然”的眼光看世界,会发现很多现象背后都藏着清晰的逻辑链条。这种认知方式,既能在工作中帮助预判风险,也能在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毕竟,理解规律本身就是掌控生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