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dāng
  • r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ǐ zhī dāng rán

成语解释: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同“理所当然”

繁体字形:理之當然

英文翻译:go without saying

理之当然的意思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当:[dāng]1.担任:他当组长。2.承担:敢作敢当。3.主持:当家。4.相称:旗鼓相当(比喻实力相等)。5.应该:理当如此。6.介词。1.组成时间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当我到家时,他已经走了。正当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组成处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当众出丑。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7.阻挡:人民军队,锐不可当。8.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丁丁当当。9.抵得上;等于:一以当十。[dàng]1.合适:处理得当。3.以为:我当你走了。4.当作:别把我当客人看待。5.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当年。6.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把金表拿去当了。7.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赎当。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

成语评论

理之当然”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文绉绉,其实说的就是“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比如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小王主动帮同事订咖啡,有人觉得他太殷勤,但老张却说:“年轻人多跑腿学做事,这是理之当然。”这种场景下,老张其实在表达职场新人积累经验的必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事情会被认为是“理之当然”?这背后藏着社会共识的密码。就像父母总念叨“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表面看是老生常谈,实际上凝结着几代人验证过的人生经验。当某个行为模式被反复证明有效,就会沉淀为群体认可的“当然之理”。

不过现实中常有例外情况。表妹去年考研失败,邻居大妈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这显然是把偏见当真理。这时候就需要分辨:所谓“理之当然”是客观规律还是主观臆断?就像种花要浇水是自然规律,但规定必须用陶瓷花盆就只是个人偏好。

笔者在博物馆见过明代的水钟,利用虹吸原理自动报时。古人或许觉得“水流计时”天经地义,直到机械钟出现才打破认知。这个例子提醒我们:随着时代发展,“当然之理”也在进化。就像十年前认为“铁饭碗最稳当”,现在更多人懂得拥抱变化才是生存之道。

有个有趣的矛盾现象:菜市场大妈算账从不出错,但总说“数学太难学不会”。其实她已经把数学应用得炉火纯青,只是没意识到这就是知识的实际运用。这说明“理之当然”有时像空气般存在,我们日用而不觉。当我们开始追问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能打开新认知的大门。

最后分享个观察:地铁里让座给老人的年轻人变多了,这既是传统美德的延续,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体现。这种变化悄无声息却实实在在,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或许所谓的“理之当然”,本质上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