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óu tóu hóu nǎo
成语解释: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成语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1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用于儿童
繁体字形:猴頭猴腦
英文翻译:silly-faced
猴:1.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2.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猴啊!3.像猴似的蹲着:他猴在台阶上嗑瓜子儿。4.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猴:1.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2.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猴啊!3.像猴似的蹲着:他猴在台阶上嗑瓜子儿。4.姓。
脑:1.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髓。脑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2.头: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3.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脑儿。4.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
“猴头猴脑”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人用它夸人机灵,也有人觉得它带点贬义。举个例子:小明第一次学滑板时猴头猴脑地蹦来蹦去,虽然动作生疏,但那股子灵活劲儿让教练直竖大拇指。这时候成语就带上了“活泼聪明”的积极色彩。
那什么时候可能用砸这个成语呢?隔壁王阿姨总抱怨儿子:“这孩子猴头猴脑的,写作业坐不住三分钟!”这里明显成了“毛躁不稳重”的代名词。可见语境才是决定语义的关键,就像同一把刀能切菜也能伤人。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双面性?追根溯源,猴子在传统文化中本就是双面形象——既代表机敏灵动,也暗示浮躁顽皮。这种矛盾特质被完美封装在四个字里,就像硬币的两面始终共存。
现代职场中这个成语怎么用?市场部小张汇报方案时手舞足蹈的样子,被总监笑称“猴头猴脑但点子够亮”。这里既肯定了创意活力,又提醒要注意职业场合的稳重感。用得好就是高级夸人术,用不好可能变成暗讽。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转型期的状态。就像刚毕业的新人,带着青涩的冲劲闯荡职场,那种猴头猴脑的特质既是短板也是潜力股。关键在于如何把灵动转化为敏锐,把活泼升级为行动力,这或许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下次使用前不妨多问自己:想突出对方的敏捷还是不稳重?是欣赏TA的创造力还是批评TA的浮躁?找准这个支点,就能像孙悟空耍金箍棒一样,把这个成语用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