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 sūn rù bù dài
成语解释: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失去自由
繁体字形:猢猻入布袋
英文翻译:A monkey in a sack
猢:〔猢狲〕猕猴的一种,产在中国北部的山林中,能耐寒。亦泛指猴,如“树倒猢狲散”。
狲:见〔猢狲〕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布:1.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布。麻布。花布。粗布。布鞋。买一块布。2.古代的一种钱币。3.姓。4.宣告;宣布:发布。公布。布告。开诚布公。5.散布;分布:阴云密布。铁路公路遍布全国。6.布置:布局。布防。布下天罗地网。
袋:1.口袋;兜子:面袋。衣袋。2.量词。用于装口袋或烟袋的东西:一袋面。一袋烟。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猢狲入布袋”这个成语呢?比如当同事老张被调去坐班时,他总念叨:“现在每天打卡坐格子间,真是猢狲入布袋——浑身不自在。”这让我想到:这个比喻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其实它生动描绘了天性自由者突然受约束的状态。
有人问:“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贬义?”我倒觉得更多是中性的状态描述。上周邻居家的柴犬被关进宠物医院观察笼,尾巴都耷拉成扫帚了,兽医笑着说:“看它这猢狲入布袋的模样。”此刻既没有责备主人也没有嘲笑宠物,只是贴切形容处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记得带实习生时,有个应届生对着工位上的监控探头叹气:“感觉像被装进透明布袋的猴子。”这让我重新思考职场管理:制度约束与个性保留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或许就像布袋的松紧带,既要有规矩的边界,也要留出呼吸的弹性空间。
有家长在家长群抱怨:“孩子上网课就像猢狲入布袋,坐不住还老走神。”这种说法引发了我的反思:当我们将孩子比作猢狲时,是否忽略了他们本应有的活力?或许该调整的不是孩子,而是装他们的“布袋”——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僵硬?
朋友创业失败后重回公司上班,自嘲是“返厂维修的布袋猢狲”。这个变体用法挺有意思,说明成语也能随语境变化出新意。生活里的每个转折都可能让人产生被装进布袋的错觉,但布袋未必是牢笼,有时候也可能是保护壳——关键看我们如何与新的环境共处。
最近社区改造健身器材,广场舞大妈们对着新建的围栏嘀咕:“这下真要成布袋里的猢狲了。”但半个月后,她们在限定区域里编排出了更整齐的队形。这提醒我们:暂时的束缚未必是坏事,适应期的阵痛往往孕育着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