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成语解释: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成语出处: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大志
繁体字形:猛志常在
英文翻译:constant ambitions
猛:1.猛烈:勇猛。突飞猛进。炮火很猛。2.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猛地从屋里跳出来。3.把力气集中地使出来:猛着劲儿干。4.姓。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猛志常在”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最早出现在陶渊明的诗句里,字面意思是“勇猛的志向始终存在”。但放在今天,它还能用吗?举个例子:小明创业失败三次,依然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研究市场数据,朋友劝他“别折腾了”,他却说:“猛志常在的人,跌进泥坑也能抓着草根爬起来。”这个场景里,成语既表达了坚持的信念,又带着点不服输的倔强劲儿。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坚持就是胜利”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猛”字传递的爆发力。比如运动员韧带撕裂后复出,忍着疼痛完成高难度动作,解说员激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猛志常在!”这里的语境强调的不是缓慢积累,而是面对重大挑战时迸发的意志力,像突然点亮黑夜的火把。
普通人能用这个词吗?当然可以!同事老张连续五年考注册会计师,去年差3分落榜,今年带着保温杯和颈椎按摩仪继续备考。茶水间里他笑呵呵地说:“我这猛志常在的劲头,可比保温杯里的枸杞持久多了。”用幽默化解压力,反而让成语更接地气。
值得注意的陷阱是:猛志常在≠盲目硬扛。邻居王阿姨为了让孩子读名校,抵押房子报辅导班,结果全家陷入经济危机。这种情境下,成语反而成了固执的遮羞布。真正的猛志需要智慧导航,就像登山者既要有登顶的决心,也要懂得在暴风雪来临前搭建避难所。
观察现代职场会发现,猛志常在的表现形式在进化。95后设计师小李拒绝996,但每天专注工作4小时产出超高效率,她说:“猛志不是燃烧生命,而是让每份努力都精准投放在刀刃上。”这种新解读打破了传统认知,证明志向的持久性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实现。
最后分享个有趣的发现:在短视频平台,带有#猛志常在标签的内容中,点赞最高的不是励志语录,而是位独臂外卖小哥用特制支架同时拿五份外卖的照片。评论区最热的留言是:“有些人的猛志根本不用喊出来,全在生活给的答卷里。”这或许提醒我们:最动人的志向,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具体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