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ng tū shǐ cuàn
成语解释:见“狼奔豕突”。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申公神道碑铭》:“狼突豕窜,无一尉一堠能少婕其角距者。此公之言验于事后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坏人作恶
繁体字形:狼突豕竄
英文翻译:A wolf in a hurry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突:1.古代灶旁突起的出烟火口,相当于现在的烟筒:灶突。曲突徙薪。2.“突起”3.的简称:上关节突。下关节突。
豕:猪:狼奔豕突。
窜:1.逃跑;乱跑:流窜。抱头鼠窜。2.改易(文字):窜改。点窜。
夏日的午后,村口突然传来急促的哨声。"野猪冲进玉米地了!"村民们抄起锄头就往田里跑,只见七八头野猪正横冲直撞,玉米秆被踩得东倒西歪。老张举着扁担刚要靠近,领头的公猪突然调转方向,带着猪群像失控的卡车般冲向山脚,转眼间消失在灌木丛中。
自问:狼和野猪都不是家畜,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成语中的"狼突"和"豕窜"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狼象征迅捷凶猛的逃窜,豕(野猪)则代表慌不择路的横冲直撞,组合起来既描绘出动物受惊时的混乱场景,也暗喻人类在突发事件中失去方寸的窘态。
去年台风过境时,我在超市亲眼见过类似场景。货架上的矿泉水刚补完货,突然广播通知洪峰提前抵达。收银台前瞬间乱作一团,推着购物车的大叔撞翻了促销堆头,抱小孩的妇女差点被挤到自动扶梯口。这种集体性的慌乱,恰似成语描绘的"狼突豕窜"。
自问:现代社会还需要用动物比喻人类行为吗?在我看来,这种古老智慧反而更显精妙。就像上周地铁突发停电,车厢里此起彼伏的手机照明,像极了黑暗森林中受惊小兽的眼睛。人们虽然没像动物那样横冲直撞,但急促的呼吸声和频繁查看手表的动作,依然暴露着相似的焦虑本能。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强调秩序的地方,混乱发生时越容易出现"狼突豕窜"。去年参加马拉松赛事时,起跑区突然有人晕倒,前排选手下意识往两侧避让的动作,竟然自发形成了分流通道。这让我想到,人类在应激反应中其实藏着进化赋予的生存智慧,就像受惊的狼群会自然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
最近读《万历十五年》,发现古人早用"豕突狼奔"形容战乱中的流民。如今虽然少见真正的兵荒马乱,但股市暴跌时的交易大厅,高考放榜日的学校门口,甚至双十一零点抢购的电商平台,都在以现代方式重现着这种群体性的紧张态势。或许这就是成语的生命力——它总能找到新的现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