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 chàng xiāo hé
成语解释:喻坏人互相呼应。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杜伏威传赞序》:“由是世充、建德、黑闼、武周之辈,狐唱枭和,蝟芒而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狐唱梟咊
英文翻译:The Lord of the fox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唱:1.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出声音:独唱。合唱。演唱。唱京戏。唱一支歌。2.大声叫:唱名。鸡唱三遍。3.歌曲;唱词:地方小唱。《穆柯寨》这出戏里,杨宗保的唱儿不多。4.姓。
枭:1.同“鸮”。2.勇猛;强悍:枭将。枭骑。3.魁首;首领:毒枭。4.旧时指私贩食盐的人:盐枭。私枭。5.悬挂(砍下的人头):枭首。枭示。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狐唱枭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原本指的是狐狸和猫头鹰一唱一和地叫,后来比喻坏人互相配合说假话。比如公司里有人为了掩盖错误,几个同事一起编造借口:“财务数据没问题,系统只是显示错误。”这种表面“统一口径”,实际藏着猫腻的情况,就是典型的狐唱枭和。
那为什么人们会用这种方式配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班级里几个同学偷偷玩手机被老师发现,结果他们异口同声说“手机是借来查资料的”。这种虚假的默契背后,可能是出于害怕惩罚或维护小团体利益。但问题是,谎言叠谎言,最后往往更难收场。
有人可能会问:“狐唱枭和和普通附和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是否带有欺骗性。比如朋友聚餐时随声附和“这家菜确实不错”只是社交礼仪,但如果在重要会议上隐瞒真相、互相打掩护,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前者无害,后者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我观察到,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狐唱枭和”现象更值得警惕。比如某个谣言传播时,大量账号用相似话术转发,营造虚假共识。这种情况下,普通用户容易被误导,就像成语里说的——你根本分不清谁是“狐”在带节奏,谁是“枭”在跟风应和。
要破解这种困境,有个简单方法:多问“证据在哪?”比如看到网络热传的“惊天爆料”,先别急着转发,查查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工作中遇到所有人意见一致的情况,不妨主动问句:“大家有没有其他可能性要考虑?”有时候,一个真诚的问题就能戳破虚假的和声。
说到底,狐唱枭和能成立,是因为参与者都选择当“合谋者”。但如果我们愿意在关键问题上保持独立思考,这种虚假合唱就会走调。就像森林里不可能只有狐狸和猫头鹰,真实的世界需要更多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