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áng gē tòng yǐn
成语解释: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狂歌痛饮
英文翻译:Raving and drinking
狂:1.精神失常;疯狂:发狂。丧心病狂。2.猛烈;声势大:狂风。狂奔。3.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狂喜。狂欢。4.狂妄:狂言。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饮:[yǐn]1.喝,有时特指喝酒:痛饮。饮料。饮食。饮水思源。2.可以喝的东西:冷饮。3.饮子:香苏饮。4.中医指稀痰。5.心里存着;含着:饮恨。[yìn]给牲畜水喝:饮牲口。马饮过了。
“狂歌痛饮”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字面意思是“纵情高歌、畅快饮酒”,但实际使用时往往带着更深的含义。比如:“毕业那晚,几个好友在江边狂歌痛饮,仿佛要把青春里所有遗憾和期待都一饮而尽。”这里的场景既真实又充满象征意义,传递着对自由和情感的极致表达。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放纵”的行为真的值得提倡吗?其实成语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场景。古代文人常用它来表现超脱世俗的态度,如苏轼在《赤壁赋》中虽未直接引用这个成语,但“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的意境便与之相通。放到现代社会,它更像是一种释放压力的隐喻——比如程序员团队熬夜攻克技术难题后,去大排档撸串喝啤酒的瞬间,何尝不是另一种“狂歌痛饮”?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中也找到了新定位。某互联网公司年会节目里就出现过这样的台词:“别总盯着KPI狂卷,偶尔也该像古人那样狂歌痛饮!”这种反差感既幽默又暗含对工作生活平衡的思考。个人觉得,成语的生命力恰恰在于这种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或许你会疑惑:现在讲究健康生活,这样的行为是否过时?其实重点不在形式,而在于内核。就像朋友失恋后约你深夜爬山,在山顶对着星空大喊——没有酒精,没有歌声,但同样达到了“痛饮孤独,狂歌心声”的效果。所谓“痛饮”,痛的不是胃,而是情感;所谓“狂歌”,狂的不是音量,而是态度。
最后想分享个小观察:当代年轻人其实比想象中更懂节制。他们可能会在音乐节上“狂歌痛饮”三天,但结束后照样自律健身。这种收放自如的状态,反而让成语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毕竟生活需要出口,而智慧在于找到那个既能释放又不失控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