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xīn guà cháng
成语解释:牵肠挂肚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牵挂,用于方言
繁体字形:牽心掛腸
英文翻译:Worry about the heart and the intestines
牵:1.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牵引。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2.牵涉:牵连。牵制。3.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挂:1.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挂钟。把大衣挂在衣架上。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一轮明月挂在天上。2.(案件等)悬而未决;搁置:这个案子还挂着呢。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3.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电话先不要挂,等我查一下。4.指交换机接通电话,也指打电话:请你挂总务科。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5.钩:钉子把衣服挂住了。6.(内心)牵挂: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7.(物体表面)蒙上;糊着: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脸上挂着笑。8.登记:挂失。挂一个号。9.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挂四轮大车。十多挂鞭炮。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牵心挂肠”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个例子:老李的儿子去外地读书,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确认孩子是否吃饱穿暖,真是牵心挂肠。这种牵挂就像风筝线,看似无形却始终绷得紧紧的。
为什么这个成语特别能表达情感?关键在“牵”和“挂”这两个动作。就像晾衣绳上挂着的衣服被风吹得晃来晃去,人的思绪也会被重要的人和事牵扯着。比如王阿姨家的猫走丢了,她翻遍小区每个角落,连买菜时都四处张望,这种坐立不安的状态就是典型的牵心挂肠。
当代人还会不会牵心挂肠?当然会!只不过对象更多元了。小张的闺蜜去山区支教,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每当看到暴雨新闻,小张就盯着天气预报App发愣,这种担心隔着几百公里仍在发酵。你看,科技能缩短距离,但牵挂的温度计还在心里。
这个成语有什么特别价值?它比普通担忧多了份持续性。像老周退休后天天盯着股市大盘,虽然儿女劝他别操心,但几十年的习惯哪能说放就放。这种反复拉扯的心理状态,用“牵肠挂肚”来形容反而显得单薄,只有“牵心挂肠”能传达那种循环往复的惦记。
依我看,牵心挂肠其实是种甜蜜的负担。就像新手妈妈半夜总要起身查看婴儿呼吸,虽然影响睡眠,但这份牵挂里藏着最柔软的爱意。现代社会讲究“情绪稳定”,但适度的牵心挂肠,反而让人与人之间保持着温暖的联结。
下次遇到让你辗转反侧的人或事,不妨换个角度看:能被牵动的心肠,说明生命里还有值得在乎的存在。就像春天的藤蔓总要攀附着什么生长,人类的情感也需要牵挂作为养分,在时光里慢慢延展出生动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