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ān
  • qi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ān qiáng fù hé

成语解释:犹言牵强附会。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后来诸公解,只是以己意牵强附合,终不是圣人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

繁体字形:牽強坿合

英文翻译:draw a forced analogy

牵强附合的意思

牵:1.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牵引。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2.牵涉:牵连。牵制。3.姓。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附:1.外加的;附带的:附录。附设。2.依靠:依附。附随。3.靠近;贴近:附近。附耳交谈。

合:[hé]1.闭;合拢:合眼。笑得合不上嘴。2.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对):合办。同心合力。3.全:合村。合家团聚。4.符合:合情合理。正合心意。5.折合;共计:一公顷合十五市亩。这件衣服连工带料合多少钱?6.应当;应该:理合声明。7.旧小说中指交战的回合:大战三十余合。8.在太阳系中,当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成一直线,并且地球不在太阳与该行星之间的位置时,叫做合。9.姓。10.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閤”[gě]1.容量单位,10勺等于1合,10合等于1升。2.量粮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圆筒形,多用木头或竹筒制成。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两件事八竿子打不着,偏有人硬要扯上关系。这种“强行解释”的现象,用成语来说就是“牵强附会”。今天咱们就通过几个生活化的例子,看看这种思维陷阱到底长啥样。

举个职场案例:小张的销售业绩突然上涨,经理在晨会上说:“他上周换了新发型,看来形象改变确实能提升客户信任度!”这时你可能会疑惑:发型和业绩真有必然联系吗?(自问自答:业绩提升更可能与客户需求变化、产品调整或工作方法改进相关,用发型解释就像用雨刮器故障来解释油价上涨——完全不在一个逻辑轨道上)

再看学生群体:王同学数学考了满分,家长在家长群里分享经验:“孩子考前三天都穿红色袜子,红色果然能带来好运!”这种说法忽略了日常练习、知识积累等关键因素,就像把火箭发射成功归功于发射场旁边种了向日葵一样离谱。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在自媒体时代反而更常见了。我注意到很多“生活小妙招”视频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声称“每天对镜子说肯定句就能升职加薪”,却闭口不谈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性。这种把心理暗示与客观结果直接划等号的做法,本质上也是种思维上的偷懒。

为什么会有人热衷牵强附会?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大脑天生喜欢寻找规律。远古时期发现“乌云密布→即将下雨”的关联能保命,这种本能延续至今。但当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容易把“伴随发生”错认为“因果关系”——就像古人看见公鸡打鸣后太阳升起,便认定公鸡掌控日出。

如何避免掉进这种思维陷阱?有个简单方法:当发现有人用A解释B时,多问一句“除A之外还有哪些可能因素?”就像看到超市酸奶销量与溺水事故同时增长的数据,先别急着下“喝酸奶会导致溺水”的结论,而要考虑夏季气温升高这个共同变量。

培养这种思考习惯后,你会逐渐发现:世界上的因果关系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与其强行给现象找解释,不如抱着“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态度,等待更多证据浮现。毕竟,承认“暂时不知道答案”,比编造一个漏洞百出的解释更需要智慧。

"牵强附合"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