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wǔ guà sì
成语解释:谓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同“接二连三”
繁体字形:牽五掛四
英文翻译:Worry about everything
牵:1.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牵引。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2.牵涉:牵连。牵制。3.姓。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挂:1.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挂钟。把大衣挂在衣架上。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一轮明月挂在天上。2.(案件等)悬而未决;搁置:这个案子还挂着呢。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3.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电话先不要挂,等我查一下。4.指交换机接通电话,也指打电话:请你挂总务科。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5.钩:钉子把衣服挂住了。6.(内心)牵挂: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7.(物体表面)蒙上;糊着: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脸上挂着笑。8.登记:挂失。挂一个号。9.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挂四轮大车。十多挂鞭炮。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需要同时处理多件事的情况,比如小王一边准备会议资料,一边回复客户邮件,还要抽空给家人订周末出游门票。这时候朋友打趣他:"你这真是牵五挂四,比八爪鱼还忙啊!"
什么是"牵五挂四"的核心含义?这个成语生动描绘了事务缠身的窘境——就像同时被五根绳子牵着,又被四件事挂着。比如新手妈妈凌晨三点喂奶时,脑子里还盘算着晨会报告和学区房政策,手机里躺着未读的工作消息,这种分身乏术的状态就是典型写照。
有个真实案例:开餐馆的老李,每天既要盯着后厨出餐速度,又要应付平台外卖的差评,还得抽空跑市场比价食材。某天收银系统突然故障,他边联系维修边手工记账,这时供货商又催结款,整个人就像被扯着线的木偶。这种"多线程生存"模式,正是现代人共同的课题。
为何这个成语至今仍有生命力?我发现它精准击中了信息时代的痛点。以前人们常说"一心二用",现在早升级成"一心五用"了。不过要注意,这种状态就像同时开着十个浏览器标签页——表面高效,实则容易死机。上周我尝试边听播客边改方案,结果既没记住知识点,方案还出了数据错误。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状态是否真的不可避免?有次观察到菜市场卖豆腐的张大婶,她能在收钱找零、切块装袋、回答询价之间无缝切换。她的秘诀是建立流程化操作:先问需求再动刀,收钱时顺手扯袋子。这启发我们,与其被动应付,不如主动设计处理流程。
面对"牵五挂四"的日常,我的个人心得是:像整理衣柜那样梳理事务。把必须马上处理的挂上衣架(优先事项),能暂缓的叠放进抽屉(待办清单),根本不穿的及时捐赠(果断舍弃)。毕竟,我们管理的不只是时间,更是注意力资源。
最后分享个小技巧:当事情多到爆炸时,试试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区分工作类型。暖黄色处理人际关系,淡蓝色处理数据事务,看到颜色就像给大脑装上了分流器。这个方法让我上周成功筹备展会的同时,还能按时完成季度报表,或许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多任务管理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