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àn
  • lín
  • cán
  • ji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iàn lín cán jiǎ

成语解释:见“片鳞只甲”。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之旧史学》:“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窥其片鳞残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片鱗殘甲

英文翻译:Fragmentary scales

片鳞残甲的意思

片:[piàn]1.平而薄的物体:卡片。名片。2.切削成薄的形状:片肉片。3.少,零星:片段(整体当中的一段)。片刻。片面。片甲不存。4.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分片儿开会。5.〔片假名〕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6.量词,指面积、范围、景象、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两片药。一片新气象。[piān]义同(一),用于“相片儿”、“电影片儿”等。

鳞: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2.像鱼鳞的:鳞茎。鳞波。遍体鳞伤。3.姓。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成语评论

说到“片鳞残甲”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先问: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最早用来形容龙的鳞片或盔甲的碎片,后来引申为“事物残留的零星部分”。比如有人整理老房子时翻出一堆旧照片,缺角的、褪色的、只剩半张脸的,这时候就可以感叹一句:“这些片鳞残甲,拼凑起来就是我爷爷那代人的青春啊。”

有人可能会好奇:这个成语现在还能怎么用?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考古队挖出个破损严重的青铜器,研究员拿着放大镜说:“虽然只剩片鳞残甲,但能看出当时工匠的铸造技术相当高超。”你看,这里既保留了“残存碎片”的本意,又带出了从细节推断整体的思考过程。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互联网时代的记忆碎片。就像我们刷短视频时,满屏都是各种观点的“片鳞残甲”,前一秒还在看科普,下一秒突然蹦出个美食教程。这种零散的信息获取方式,反而让现代人练就了快速拼凑知识版图的能力。

再举个生活化的场景:朋友手机被摔得屏幕开裂,还坚持用透明胶粘着用。这时候开玩笑说:“您这手机现在真是片鳞残甲本甲了。”既点出了物品的破损状态,又带着点苦中作乐的幽默感,比直说“破手机”有意思多了。

其实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载体,“片鳞残甲”这个词本身也经历了语义的演变。从最初具象的物体碎片,到现在能形容抽象的事物残余,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诠释空间。下次遇到不完整的事物时,试试用这个成语打开新视角,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