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uàn guì chuī yù
成语解释: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答刘蒙书》:“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昂贵
繁体字形:爨桂炊玉
英文翻译:Cuangchuyu
爨:1.烧火煮饭:分爨。分居异爨(旧时指弟兄分家过日子)。2.灶:执爨。3.姓。
桂:1.桂花树,木犀的通称。2.肉桂树,常绿乔木。树皮即桂皮或称肉桂,有香味,可供药用,又作调料。3.广西的别称。
炊:1.烧火做饭:炊具。炊烟。2.姓。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爨桂炊玉”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原本形容用桂木当柴烧、把玉石当米煮的奢侈行为,但现在更多用来比喻过度挥霍资源。比如有人花三个月工资买限量款包包,转头抱怨“月光族”生活太苦,这就有点“爨桂炊玉”的味道了。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物质丰富了,多花点钱享受生活有问题吗?”其实成语真正的警示在于“失衡”。就像小王为了追新款手机,连续半年顿顿泡面,结果胃病住院——这种用健康换物质的极端行为,才是成语想提醒我们警惕的。
我发现现代人容易陷入“反向奢侈”的怪圈:宁愿花500块买网红奶茶打卡,却舍不得给老家父母买件厚外套。这让我想到古代贵族焚烧名贵木材取暖,而穷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场景。时代的道具在变,但资源分配的逻辑似乎从未改变。
如何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清醒?有个实用技巧叫“需求三问”:这真是我需要的吗?有没有更可持续的替代方案?使用它的频率配得上这个价格吗?就像选择通勤包时,比起logo显眼的奢侈品,耐用的帆布包或许更贴近“爨桂炊玉”的反面——物尽其用。
最近看到有人用再生材料制作家具,既环保又充满设计感。这让我想到,或许新时代的“奢侈”不该是挥霍资源,而是用智慧创造价值。就像古人不会想到,被当作燃料的桂树皮,现在可以提炼出帮助睡眠的精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利用手中的资源。
下次看到令人心动的消费广告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不仅是历史留下的警钟,更像面镜子,照出我们与物质关系的本质:真正的生活品质,从来不在于燃烧多少“桂”与“玉”,而在于能否点燃属于自己的人生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