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án gāo jì guǐ
成语解释: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草书·沈约》:“沈约,吴兴武康人也,官至尚书令。少家贫,一意书史,燃膏继晷,昼夜不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分句;指人勤奋
繁体字形:燃膏繼晷
英文翻译:Burning plaster and sundial
燃:1.燃烧:自燃。燃料。篝火燃起来了。2.引火点着:燃灯。燃香。燃起火把。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继晷(guǐ)。2.糊状的东西:牙膏。药膏。3.中成药剂型之一。在常温时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可分为内服膏、外贴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使润滑:膏车。2.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膏笔。
继:1.继续;接续:继任。相继。中继线。前赴后继。2.继而:初感头晕,继又吐泻。3.姓。
晷:1.日影。比喻时间:日无暇晷(整天没有空闲的时间)。2.日晷。
“燃膏继晷”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和“焚膏继晷”是近义词,都用来形容夜以继日地努力。比如:“小王为了准备高考,每天学习到凌晨,真是燃膏继晷。”这种场景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但问题来了:这种拼命到底值不值得?
举个例子,程序员小李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一周熬夜写代码,同事夸他“燃膏继晷”。可后来他因为过度疲劳住院了。这时候我们发现,成语背后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努力和透支的界限在哪里?答案或许藏在“持续性”里——短期的冲刺需要,但长期透支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有电灯了,谁还用油膏照明?这个成语是不是过时了?其实换个角度看,现代人熬夜刷手机、加班赶工,何尝不是另一种“燃膏”?只不过燃料从油膏变成了咖啡和屏幕蓝光。这里我想说,成语的价值在于它的隐喻意义,而不是字面场景。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自我燃烧感”。就像作家在截稿前通宵改稿,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上充满创作的激情。这种状态如果出于热爱,反而能激发潜能。但如果是被迫的消耗,就容易变成恶性循环——关键要看“燃烧”的燃料是热爱,还是压力。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人用油膏照明时,其实会特意控制灯芯长度来节省燃料。这提醒我们,真正的努力不是无节制消耗,而是智慧地分配精力。下次看到别人“燃膏继晷”,不妨多问一句:这盏灯,到底为谁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