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 shuǐ zuò bīng
成语解释:比喻不可能的事。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行为与目的相反
繁体字形:煎水作冰
英文翻译:Make ice with boiling water
煎:1.烹调方法,锅里放少量油,加热后,把食物放进去使表面变黄:煎鱼。煎豆腐。2.把东西放在水里煮,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煎茶。煎药。3.煎中药的次数:头煎。二煎。这病吃一煎药就好。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煎水作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水明明是液体,怎么煎煮之后反而变成冰呢?其实这个成语并不是字面意思,而是用来比喻做事方法完全错误,导致结果和预期背道而驰。比如有人想快速降温,却把水壶放在火上烧,还喊着“我要做冰块”,这就是典型的“煎水作冰”。
为什么说这种做法不靠谱? 水的状态变化需要特定条件:加热会蒸发成水蒸气,而结冰需要降温到0℃以下。强行用错误的方法达成目标,就像用跑步机练习游泳——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比如有人为了省钱天天吃泡面,结果吃坏了身体,医药费反而花更多,这就是生活中的“煎水作冰”。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努力不重要吗?” 努力当然重要,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就像开车时导航提示“您已偏航”,继续踩油门只会离目的地更远。与其盲目坚持,不如停下来检查方法。比如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取消所有休息时间,反而导致员工疲惫出错,效率不升反降。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提醒“执着型行动派”。有时候我们太急着解决问题,反而忽略了基本逻辑。就像看到手机没电,第一反应不该是用打火机去烧充电口,而是找数据线和电源。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煎水作冰”式的错误决策往往藏在看似合理的包装下,比如用加班掩盖低效工作模式,或者用消费缓解内心焦虑。
换个角度想,“煎水作冰”也能成为创新思维的跳板。历史上许多发明正是打破了常规认知,比如加热杀菌的巴氏消毒法,或是用高温制备干冰。但这类突破需要扎实的科学基础,绝非胡乱尝试。与其在错误路径上死磕,不如先花10分钟查资料、问专家,这可能比埋头苦干十天更有效。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是否遇到过“煎水作冰”的情况?是咬牙硬撑还是及时调整?有时候转身离开火炉,打开冰箱,才是制作冰块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