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àn ruò pī zhǎng
成语解释: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成语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客止》:“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对事物十分了解
繁体字形:爛若披掌
英文翻译:Be as good as a cloak
烂: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烂泥。稀粥烂饭。2.腐烂;破碎:烂苹果。回收废铜烂铁。3.形容程度深:烂醉如泥。烂熟于胸。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掌:1.手掌:鼓掌。易如反掌。摩拳擦掌。2.用手掌打:掌嘴。3.掌管;掌握:掌舵。掌印。掌大权。4.某些动物的脚掌:熊掌。鸭掌。5.马蹄铁:这匹马该钉掌了。6.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等:前掌儿。后掌儿。钉一块掌儿。7.钉补鞋底:掌鞋。8.加上(油盐等):掌点儿酱油。9.把:掌门关上。10.姓。
“烂若披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实在——形容对某件事物极其熟悉,就像摊开手掌看纹路一样清楚。比如,当同事问你“这个项目的数据怎么处理”时,你如果能脱口而出:“从数据清洗到模型训练,每个环节我都烂若披掌”,是不是瞬间显得专业又可靠?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熟悉”是天生还是后天练成的?其实两者都有。比如老厨师对火候的掌控,既需要长期积累经验,也需要主动观察和总结。就像煎牛排时,他能通过油花的声音和肉的颜色变化,精准判断出锅时间,这种能力背后是无数次尝试和复盘。
换个生活场景想想:为什么有些人在超市总能快速找到商品?因为他们对货架布局烂若披掌。这种熟悉度不仅来自购物频率,更源于观察逻辑——比如冷藏食品区靠墙排列,促销商品集中在中岛区。这种认知地图的形成,本质上是对环境信息的主动加工。
个人认为,真正的“烂若披掌”不只是记忆层面。就像程序员说“我对这个代码库了如指掌”,不仅指记得函数位置,更意味着理解模块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深层次的掌握,需要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毕竟,知道蛋糕配方不等于能烤出好蛋糕。
有趣的是,过度依赖“烂若披掌”也可能成为局限。比如医生若只固守已知病症的判断标准,可能忽略新型疾病的特殊表现。所以既要深耕专业领域,也要保持开放心态,在熟悉中寻找突破的可能。知识的深度和思维的弹性,或许才是新时代的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