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ī shēn mǐn zhì
成语解释:见“灰身灭智”。
成语出处: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佛教等
繁体字形:灰身泯智
英文翻译:see through the vanity of life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泯:消灭;丧失:泯灭。泯除成见。
智: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
“灰身泯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描述的是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比如有人长期加班后目光呆滞地念叨:“连续熬夜三个月,感觉整个人灰身泯智了。”这里的“灰身”比喻身体如蒙尘般沉重,“泯智”则形容思维像被抹去般迟钝。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揭示了一个现代人常见的生活悖论:当我们拼命消耗身体去换取成就时,反而可能失去最宝贵的创造力和判断力。就像过度充电的手机,虽然显示满格电量,实际运行速度却越来越慢。
我曾在创业阶段亲历这种状态。每天工作16小时后,明明盯着电脑屏幕,却要花五分钟才能理解简单的邮件内容。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效率不是靠燃烧生命换来的。现在我会在工位旁放个番茄钟,每25分钟就起身浇花或做几个深蹲,这种“充电式休息”反而让工作效率翻倍。
值得关注的是,“灰身泯智”并非不可逆转。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有个程序员朋友通过坚持冥想和游泳,仅用两个月就摆脱了持续三年的脑雾状态。他的经历印证了:智慧不会真正泯灭,就像被浮云暂时遮蔽的太阳,只要给予恢复空间,光芒终会重现。
当我们感觉身心蒙尘时,或许该像对待老物件那样温柔擦拭。关掉凌晨三点的电脑,换上跑鞋去感受夜风;放下写不出的方案,先给窗台的绿萝浇浇水。这些看似无用的停顿时刻,往往正是让身心重新焕发光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