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ǒ lóng fǔ fú
成语解释:《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繁体字形:火龍黼黻
英文翻译:Flaming Dragon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黼:古代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
黻:1.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青半黑的花纹。2.同“韨”(fú)。
“火龙黼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其实和古代文化息息相关。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写的散文被老师夸赞“如火龙黼黻般绚烂”,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夸奖不是说文章里真的有龙和花纹,而是形容他的文字华丽精致,就像古代礼服上绣的龙纹和黑白相间的花纹一样富有美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文学创作里吗?”当然不是!比如你看到博物馆展出的明代刺绣屏风,针脚细密、色彩浓烈,就可以说:“这件文物真是火龙黄黻,尽显匠人巧思。”这里既保留了原本形容纹饰的本意,又延伸出对工艺水平的赞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代人还要用这么古老的成语?个人觉得,就像穿汉服不是复古而是传承文化一样,用“火龙黼黻”不仅能精准表达繁复之美,还能让语言更有层次感。上周我在茶会上看到朋友用金线修补的紫砂壶,脱口而出的就是“你这修补手艺简直火龙黼黻”,比单纯说“精致”更有画面感。
不过要注意使用场景。如果用来形容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可能就不太合适了。就像不能给清水混凝土墙面贴金箔,成语也要用得恰如其分。比如形容小朋友的简笔画充满童趣,更适合用“天真烂漫”而不是“火龙黼黻”。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黼黻二字其实暗含阴阳之道,黑与白的几何纹样象征古人“对立统一”的哲学观。下次用它时,不仅能夸事物好看,还能悄悄秀点文化底蕴呢。这样看来,老祖宗留下的成语真是字字珠玑,值得我们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