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yáng qīng zhuó
成语解释:见“激浊扬清”。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温汤碑》:“仁则涤荡埃氛,义则激扬清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清除坏的
繁体字形:激揚清濁
英文翻译:Invigorating and clearing the turbid
激:1.(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江水冲到礁石上,激起六七尺高。激起了一场风波。2.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水激着了。3.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激一激。4.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激。激怒。劝将不如激将。故意拿话激他。5.(感情)激动:感激。激于义愤。6.急剧;强烈:激战。激流。偏激。7.姓。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浊:1.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混浊。污浊。2.社会黑暗、混乱:浊世。3.声音低沉粗重:浊声浊气。
“激扬清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意思其实很接地气:鼓励好的事物,清除坏的影响。比如一个团队里有人偷懒推诿,领导开会时说:“咱们得激扬清浊,多表扬踏实干活的同事,也要把混日子的风气刹住。”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非得“激扬”和“清浊”一起做?其实就像打扫房间,光擦桌子不扫地不行,光批评不鼓励也不行,两者配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区里有人乱扔垃圾,物业挂出标语“激扬清浊,共建文明社区”,同时设置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有人问:这种口号真有用吗?其实关键在于行动配套——既有批评公示栏曝光乱丢垃圾行为,又有兑换洗衣液的奖励机制,半年后小区环境明显改善。这说明光喊口号没用,必须奖惩分明才能见效。
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明朝海瑞在淳安县当知县时,一边严惩贪官污吏,一边选拔正直书生当差役。有百姓质疑:清官能改变整个官场吗?海瑞用实际行动回答:他离任时全县赋税公平了,衙门办事效率提升了。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确实在局部形成了示范效应,就像往池塘里扔石头会激起涟漪。
我个人觉得,激扬清浊最有趣的是它的动态平衡。就像我们公司去年推行“提案奖励制度”,鼓励创新想法的同时,也淘汰了三个混日子的老员工。有同事担心:这样会不会太残酷?但数据显示,团队整体效率提升了40%,留下的员工反而更有安全感。这说明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虽然阵痛,但长远看对集体有利。
再想想教育场景。班主任处理学生矛盾时,既批评打架的学生,又表扬主动劝架的同学。有家长问:这样会不会让受罚孩子记仇?实际上,当老师明确“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孩子们反而更容易理解规则。就像修剪植物,去掉枯枝败叶才能让整株植物长得更好,关键是要带着善意去“修剪”。
最后看环保领域。某市关闭污染工厂引发争议,但同步引进新能源企业后,失业工人有了新岗位。这印证了一个道理:激扬清浊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更像是腾笼换鸟的系统工程。就像疏通河道既要清理淤泥,也要加固堤岸,最终目的是让水流更顺畅地奔向大海。每个人其实都能在自己的生活半径里,成为激浊扬清的那股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