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fèn tián yīng
成语解释:膺:胸。强烈的忿怒填满胸中。形容气愤已极。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顾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学,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焕乎贤者之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气愤至极
繁体字形:激忿填膺
英文翻译:Filled with rage
激:1.(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江水冲到礁石上,激起六七尺高。激起了一场风波。2.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水激着了。3.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激一激。4.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激。激怒。劝将不如激将。故意拿话激他。5.(感情)激动:感激。激于义愤。6.急剧;强烈:激战。激流。偏激。7.姓。
忿:1.同“愤”。2.见〖不忿〗、
填:[tián]1.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填塞。填补。填充。填空(kòng)。义愤填膺。2.在空白表格上按项目写:填表。填词。3.形容声音巨大:填然。[zhèn]古同“镇”,使安定。
膺:1.胸:义愤填膺。2.接受;承受:荣膺战斗英雄称号。3.伐;打击:膺惩。
“激忿填膺”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愤怒填满了胸膛,形容人情绪激动到极点。比如同事老张在会议上被冤枉剽窃方案,他当场拍桌而起,脸涨得通红,声音发颤地说:“这方案明明是我熬了三个通宵写的!”这时候,他的状态完全可以用“激忿填膺”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人的愤怒会如此强烈?其实就像高压锅里的蒸汽需要释放口,当人们长期压抑委屈,或是遭遇原则性伤害时,情绪就容易像火山喷发。比如电视剧里常见这样的场景:主人公发现挚友背叛,气得浑身发抖,拳头攥得发白——这就是典型的“激忿填膺”状态。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强烈的情绪一定是坏事吗?我倒觉得未必。历史上文天祥面对元朝招降时“激忿填膺”,写下《正气歌》明志;现代消费者发现商家恶意欺诈时拍案而起,都是在用愤怒捍卫底线。关键不在于是否生气,而在于如何转化这股能量。
生活中遇到让人“激忿填膺”的事该怎么办?我的经验是给情绪装个缓冲带。上周在超市遇到插队的大妈,我深吸三口气后才开口:“阿姨,队伍尾巴在冷藏柜那边。”结果对方反而不好意思地道歉了。你看,愤怒可以成为改变的起点,但表达方式决定最终效果。
观察发现,越是重视公平正义的人,越容易产生这种强烈情绪。就像看到老人被推搡的新闻,很多人会气得吃不下饭。这种共情能力其实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只要不被冲动裹挟,它就能推动我们建设更文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