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成语解释:溥:通“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英文翻译:Under the heaven, it's not the king's land
溥:1.广大。2.普遍。3.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王:[wáng]1.君主;最高统治者:君王。国王。女王。2.封建社会的最高爵位:王爵。亲王。王侯。3.首领;头目:占山为王。擒贼先擒王。4.同类中居首位的或特别大的:蜂王。蚁王。王蛇。花中之王。5.辈分高:王父(祖父)。王母(祖母)。6.最强的:王水。王牌。7.姓。[wàng]古代称君主有天下:王天下。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最早出自《诗经》,原意是形容周天子统治下的疆域辽阔。如今,这个成语更多被用来比喻某种事物或规则的普遍覆盖性。比如:“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到惊人,真可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的用法,既保留了原意中的“广泛覆盖”,又赋予了现代社会的特征。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沿用千年?它的核心魅力在于用简短的文字传递出“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比如一家连锁企业的广告语——“我们的门店遍布全国,正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既展现了规模优势,又暗含了文化底蕴。这种将传统智慧融入现实场景的表达方式,让语言更有层次感。
成语只能形容权力吗?未必。我曾用这个成语描述过流行文化现象:“短视频平台上,某个热门舞蹈动作三天内被千万人模仿,简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强调的是文化传播的渗透力,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统治力。这种灵活运用,让古老词汇焕发新生。
有个有趣的观察:当人们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伴随着既赞叹又无奈的情绪。比如朋友抱怨:“公司新规要求全员打卡,真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啊!”这种复杂情感的交织,恰恰反映出成语本身的张力——既认可规则的全面性,又暗含被约束的微妙心理。
在全球化时代,这个成语有了新的解读方向。跨国企业的市场战略、气候变化的国际影响,甚至是社交媒体的舆论浪潮,都可以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来比喻。不过我认为,真正的现代智慧不在于强调“占领”,而在于如何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实现共生共荣。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全覆盖”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描述知识付费课程的普及:“这门理财课学员遍布五大洲,颇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势。”既点明广度,又增添文化韵味。语言的魅力,往往就藏在这样的古今对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