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è rán cháng wǎng
成语解释: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成语出处:《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繁体字形:溘然長往
英文翻译:pass away all of a sudden
溘:忽然;突然:溘然。溘逝(称人突然去世)。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东。往何处去?3.过去的:往日。
“溘然长往”这个成语,听起来似乎带着一丝诗意的忧伤。它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突然离世,仿佛生命的脚步戛然而止。比如在小说中,作者写道:“他本计划次日启程回乡,怎料当夜溘然长往,空留案头未写完的信件。”这样的场景,既让人感慨命运无常,又突显出成语中“猝不及防”的含义。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溘然长往”而不是直接说“去世”?其实,成语的价值正在于用简短的文字传递复杂的情感。比如描述一位老艺术家的离世时,若说“他毕生追求传统技艺,最终溘然长往于工作室”,不仅点明结局,更暗示了他对事业的执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坚守。
再来看一个现代场景中的例子。某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突发疾病离世,媒体报道称:“这位推动行业变革的先锋,在项目即将落成之际溘然长往,团队决定以完成产品作为对他的致敬。”这里不仅交代了事实,还传递出事业未竟的遗憾与后继者的决心,这正是成语的独特表现力。
值得思考的是,这个成语是否只适用于年长者?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描述年轻运动员因意外离世时,用“正值黄金年龄却溘然长往”的表述,反而更能引发对生命脆弱性的共鸣。语言就像调色盘,成语的选择取决于我们想为画面增添怎样的色彩。
个人认为,这类成语的存在提醒着我们: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当我们用“溘然长往”代替直白的描述时,本质上是在为事件包裹一层人文关怀的薄纱。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反而显得愈发珍贵。
最后不妨设想,如果这个成语从我们的语言中消失会怎样?或许我们会失去一种温柔叙述生命终结的方式。就像月光下的影子,有些事物正是因为朦胧,才更让人懂得驻足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