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xū dòng fǔ
成语解释:指月宫。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除却了清虚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月宫
繁体字形:清虚洞府
英文翻译:Qingxu cave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虚:1.空;空虚:弹不虚发。乘虚而入。2.不符合真实情况:弄虚作假。3.不自满:谦虚。4.害怕;勇气不足:心虚。胆虚。5.副词。白白地:虚度。6.虚弱:气虚。体虚。7.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虚。8.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洞:[dòng]1.洞穴;窟窿。2.透彻;清楚:洞晓。洞若观火。3.数目“0”的另一种说法。[tóng]地名,洪洞
府:1.旧时指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指国家政权机关:官府。政府。2.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府库。3.旧时指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指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府。元首府。总统府。4.敬辞,称对方的家:贵府。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开封府。济南府。6.又同“腑”。
说到“清虚洞府”,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云雾缭绕的山洞或世外桃源般的隐居地。但这个词到底想表达什么?说白了,它常被用来形容一种远离世俗纷扰、充满灵性的环境。比如有人会说:“周末躲进山间小屋读书,仿佛误入清虚洞府。”你看,这里既没提到神仙也没扯到神话,却能让人瞬间感受到那种静谧的氛围。
有人可能会问:清虚洞府只能指物理空间吗?其实不然。现代人用手机屏蔽消息提醒,给自己半小时专注时间,何尝不是创造了一个“移动版清虚洞府”?有个朋友就分享过:“关掉微信提示音的那一刻,办公室突然就成了我的修行洞天。”这种灵活运用,恰恰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解读。
文化典故里的清虚洞府常与道家思想挂钩,但换个角度看,它更像是种生活态度的具象化。比如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本质上也是在动荡中构建心灵避风港。这种精神层面的“清虚”,或许比地理概念更值得玩味。
说到实际应用,不妨观察城市里的共享自习室。那些戴着降噪耳机、埋头学习的年轻人,不正是用现代方式复刻“清虚洞府”的意境吗?有个创业者告诉我:“我们卖的不仅是空间,更是让人暂时脱离现实压力的可能性。”这种商业思维,意外地让古老成语焕发新生。
个人认为,清虚洞府的核心在于“选择性隔离”。就像摄影师用取景框突出主体,我们也在生活中不断调整注意力的焦距。有人通过插花找到平静,有人在晨跑时获得灵感,本质上都是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清净时空。这种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下次听到“清虚洞府”,不妨试着跳出字面想象。它可以是咖啡馆的某个角落,可以是手机里的冥想APP,甚至可以是洗碗时水流冲刷碗碟的规律声响。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在日常琐碎中,主动挖掘那些能让心灵喘息的缝隙。毕竟,真正的洞天福地,从来不在远方,而在觉察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