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yíng
  • xiù
  • ch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yíng xiù chè

成语解释:莹:光洁明亮;彻:通透。清洁光亮、秀丽透彻。形容诗文意境清新,词藻华美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鸣金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繁体字形:清瑩秀徹

英文翻译:Qingying xiuche

清莹秀彻的意思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莹:1.光洁像玉的石头。2.光洁透明:晶莹。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彻:通;透:彻夜。彻骨。响彻云霄。

成语评论

清莹秀彻”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一首诗的开头,但它究竟该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清晨推开窗,薄雾中的荷花池泛着微光,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这幅画面用“清莹秀彻”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既捕捉了视觉上的通透感,又暗含了自然造化的灵气。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用来写风景吗?”其实不然。前些天参观现代艺术展,看到玻璃艺术家用冰裂纹技法制作的灯饰,光线穿透深浅不一的蓝色玻璃时,那种介于破碎与完整之间的光影效果,让我突然意识到“清莹秀彻”同样适用于人工创造的美。这种美不单是视觉冲击,更像思维被清水洗过的畅快感。

另一个常见疑问是:“和‘晶莹剔透’有什么区别?”试比较两个场景:超市冷柜里排列整齐的矿泉水瓶可谓晶莹剔透,而山涧中偶然发现的天然水晶石才算得上清莹秀彻。前者强调物理属性的透明,后者更多了份超脱世俗的意境美,就像古人说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在数字时代重提这个成语,或许正暗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有次在地铁站看到上班族们不约而同举起手机拍摄玻璃穹顶折射的彩虹光斑,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里,藏着我们对纯粹之美的本能向往。当短视频平台充斥着过度修饰的滤镜时,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未经雕琢的清莹时刻。

有个有趣的观察:宋代汝窑瓷器追求“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本质上就是在制造清莹秀彻的视觉语言。这种审美传统延续至今,体现在极简主义家居设计中,比如用双层夹胶玻璃做的茶几,在不同光线角度下会产生类似水波纹的折射效果。器物承载的不仅是功能,更是跨越时空的审美对话。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常呈现半透明质感,画师用“染高法”在矿物颜料中调入胶质,让织物看起来既轻盈又通透。这种古老技法创造的视觉奇迹,不正是“清莹秀彻”在艺术实践中的生动诠释吗?美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在寻找与当下生活的共鸣点。

"清莹秀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