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ěr yuè xīn
成语解释: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成语出处: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等
繁体字形:清耳悦心
英文翻译:Pleasant to hear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悦:1.高兴;愉快:喜悦。不悦。和颜悦色。2.使愉快:悦耳。悦目。3.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清晨推开窗,一阵鸟鸣掠过耳畔,叽喳声中透着欢快,像在演奏不成调的圆舞曲。这大概就是"清耳悦心"的具象化呈现——自然声响不喧宾夺主,却能让人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有人问:什么样的声音才算清耳悦心?其实不必刻意寻找。就像周末午后的咖啡馆,邻座女孩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混合着咖啡机蒸汽的轻响,这样的背景音反而比绝对安静更让人放松。现代生活常被机械噪音填满,偶尔捕捉到这种"有机声波",倒成了治愈良方。
记得去年参观敦煌莫高窟,讲解员手持特制手电,光束扫过千年壁画时突然静默。就在众人疑惑时,洞窟深处传来细若游丝的风鸣,仿佛能听见时光在砂岩缝隙中流转。这种超越语言的美学体验,完美诠释了"清耳悦心"的文化厚度。
我们常说要"耳根清净",但清耳悦心与之不同。前者强调排除干扰,后者重在主动感知。就像雨天坐在屋檐下,当注意力从手机屏幕移开,突然发现雨滴敲打铁皮棚顶的节奏,竟藏着即兴打击乐的趣味。
有人觉得这类成语过时,我倒觉得它正适合当代。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耳朵被各类推送声、提示音轮番轰炸。学会在声浪中打捞那些清亮的音符,就像在数据洪流里打捞月光,这种能力或许比古人更需要。
下次堵车时不妨摇下车窗,听听此起彼伏的蝉鸣如何穿透喇叭声。这种听觉淘金的过程,本身就是在纷扰中构筑心灵防波堤的修炼。清耳悦心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选择的听觉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