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wēi
  • dàn
  • yu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wēi dàn yuǎn

成语解释: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清微淡遠

英文翻译:refined and profound

清微淡远的意思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微:1.细小;轻微:细微。微风。谨小慎微。相差甚微。2.(某些计量单位的)百万分之一:微米。微安。微法。3.衰落:衰微。4.精深奥妙:微妙。微言大义。5.稍微;略微:微感不适。面色微红。

淡:1.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少;稀薄(跟“浓”相对):淡墨。天高云淡。2.(味道)不浓;不咸:一杯淡酒。淡而无味。菜太淡,再放点盐。3.(颜色)浅:淡青。淡绿。颜色很淡。轻描淡写。4.冷淡;不热心:淡然处之。淡淡地答应了一声。5.营业不旺盛:淡季。淡月。近来生意很淡。6.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淡事。扯淡。7.姓。

远:[yuǎn]1.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2.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3.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4.深奥:言近旨远。5.姓。[yuàn]避开:近君子,远小人。

成语评论

清微淡远”这个词,乍一听像是某种山间云雾的形容词。比如,朋友聊起退休后的生活时说:“我啊,就想在郊区租个小院,过几天清微淡远的日子。”这时你眼前立刻浮现出竹篱茅舍、粗茶淡饭的画面。这个词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直接描述物质条件,而是传递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问题来了:清微淡远等于躺平摆烂吗?当然不是!这个词更接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就像住在杭州茶山里的张叔,他每天清晨采茶制茶,午后读书写字,看似闲云野鹤,实则把祖传的龙井制作技艺琢磨出了新门道。这种既专注又松弛的状态,恰恰是清微淡远的生动注解。

有趣的是,这个概念在当代职场也有新演绎。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总监就说过:“我们的设计理念要清微淡远——功能做减法,体验做加法。”他们团队砍掉了APP里20%的冗余功能,反而让用户留存率提升了15%。这让我想到中国画里的留白技法,有时候“少即是多”确实能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

有人会问:清微淡远是不是过时了?看看上海弄堂里的社区咖啡馆就知道答案。店主王姐坚持用手冲代替全自动咖啡机,墙上不挂网红装饰,只摆着居民们捐赠的老照片。这种不刻意迎合潮流的经营方式,反而让咖啡馆成了社区文化地标。说到底,清微淡远不是复古怀旧,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清醒认知。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年轻人开始用这个词形容穿搭风格。比如米白色亚麻衬衫配浅灰休闲裤,再搭个藤编手提包,整套look就被称作“清微淡远系”。这种审美转向背后,或许藏着对过度消费主义的无声抵抗。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懂得做筛选本身就是种难得的生活智慧。

观察身边的践行者会发现,清微淡远不等于无欲无求。就像我认识的陶艺师傅老陈,他烧制的青瓷不求釉色绚丽,但求器型流畅。当有人开高价买他的瑕疵品时,他总说:“残缺也是缘分,强求完美反倒失了味道。”这种带着禅意的坚持,或许才是这个词最动人的注解。

清微淡远的造句

  1. 造句 “虞山派”的传统是“清微淡远”,很有道家思想的捕风捉影。
  2. 造句 而数百年后能亲炙明人“清微淡远”的美学风格,应感谢藏家为丰富*弯社会文化所作工作。
  3. 造句 古琴的清微淡远之音,在历经3000年衰而不绝的发展之后,悄然走向世界的舞台。
  4. 造句 内中也有尽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不可一概抹倒。
  5. 造句 任晓林说,古琴有“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正好对应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的频率共振。
  6. 造句 清风入弦,绝去尘嚣,古朴悠远的琴音一奏响,观众便被带入了一个清微淡远的世界。
  7. 造句 “古琴既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影响,又讲究道家的顺应自然、清微淡远。

"清微淡远"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