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yuān bó bīng
成语解释:面对着深渊,脚踩着薄冰。比喻处境危险,心存戒惧。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深淵薄冰
英文翻译:Abyssal thin ice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渊:1.深水;潭:深渊。鱼跃于渊。天渊之别。2.深:渊泉。渊博。3.姓。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深渊薄冰”这个成语,到底适合用在哪些场景里?假设你刚接手一个重大项目,但团队内部存在意见分歧,这时候上司突然问起进度,你会不会有种“踩在深渊边的薄冰上”的感觉?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正是成语传递的危机感与谨慎态度的结合。
为什么人们总用自然现象比喻心理状态?汉语成语最妙的地方,就是用具体画面传递抽象情绪。当你说“深渊薄冰”时,听者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冰面裂纹蔓延、脚下万丈深渊的画面,这比直接说“压力很大”生动百倍。就像用“热锅蚂蚁”形容焦躁,画面感让语言更有穿透力。
最近帮朋友调解家庭矛盾时就用到这个成语。他家因为遗产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我劝他:“现在你们就像站在深渊薄冰上,每句话都可能让冰面碎裂。与其争论对错,不如先稳住重心。”后来他告诉我,这个比喻让全家人意识到当前局势的危险性,终于肯坐下来冷静协商。
现代职场需要这种危机意识吗?我倒觉得当代人更需要“深渊薄冰”的智慧。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账号刚爆红就疯狂接广告,结果三个月后被观众投诉内容质量下滑。如果他能保持“脚下有薄冰”的警觉,或许不会摔得这么惨。谨慎不是怯懦,而是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
观察城市里的外卖骑手会发现,他们在车流中穿行时展现的正是动态平衡的艺术——既要保证速度,又要随时防备突发状况。这种在风险中求生存的状态,简直是把“深渊薄冰”演成了生活纪录片。
有个有趣现象:登山爱好者反而比普通人更懂得这个成语的精髓。他们系着安全绳站在悬崖边拍照时,那种既敬畏危险又享受挑战的状态,恰好印证了成语背后的辩证思维——真正的勇气,从来不是无视风险,而是明知有风险仍能从容应对。
下次遇到需要谨慎处理的事情时,不妨想象自己站在结冰的湖面。阳光下的冰层或许看起来坚固,但某个角度的裂纹可能正在悄然延伸。这种具象化的思考方式,往往比抽象说教更能帮助我们做出明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