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míng dà yì
成语解释:谓识大体,顾大局。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认识
繁体字形:深明大義
英文翻译: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thoroughly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深明大义”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能够看清大局、坚守原则。比如,历史上文天祥面对元朝的高官厚禄,宁可选择牺牲也不投降,正是因为他深明大义——他明白气节比个人性命更重要。有人可能会问:“明知会死,为什么还要坚持?”答案其实很简单:当一个人心中的“义”超越了个人得失,他的选择就不再是简单的利弊权衡,而是对信念的捍卫。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假设公司高管张先生发现老板要求他做假账,他顶着失业压力拒绝了。有人觉得他“傻”,但张先生的行为恰恰是深明大义的表现。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短期利益和长远道德冲突时,该怎么选?”张先生的选择告诉我们,守住底线才能避免更大的隐患,比如法律风险或良心谴责。这种看似“吃亏”的行为,其实是对整体生态的维护。
生活中也常见类似场景。比如邻居李阿姨常年照顾瘫痪的婆婆,耽误了自己的旅游计划。有人嘀咕:“何必活得这么累?”但李阿姨认为,家庭责任比个人享受更重要。这里隐藏的问题是:“个人自由和集体责任能共存吗?”我的观点是,深明大义不是要求人完全牺牲自我,而是在两者间找到平衡——就像李阿姨偶尔请护工帮忙,自己也能喘口气,这样既尽了孝道,也没完全放弃生活。
有意思的是,深明大义并不总是悲情或沉重的。朋友小王曾分享过他的经历:团队项目出现失误时,他主动承担了主要责任,结果反而获得领导赏识。这引出一个思考:“主动背锅会不会显得很蠢?”实际上,敢于担当的行为往往能赢得信任,长远来看利大于弊。这种“聪明的深明大义”在现代职场中尤其值得借鉴——它不仅是品格体现,更是生存智慧。
在快餐式文化盛行的今天,人们容易陷入“即时回报”的思维陷阱。但深明大义的核心,恰恰是教我们跳出眼前的局限。它像一盏路灯,未必能照亮整条路,却能帮我们在关键岔口做出不后悔的选择。或许我们都需要偶尔停下脚步,问问自己:十年后再看这个决定,我是否能坦然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