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zhái dà yuàn
成语解释: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旧时多指富贵人家。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便待折摧了舞榭歌楼。”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富贵人家的住宅
繁体字形:深宅大院
英文翻译:a compound of connecting courtyards , each surrounded by dwelling quarters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宅:住所;住宅:家宅。深宅大院。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院:1.(院儿)院子:场院。四合院儿。院里种了许多花。2.某些机关和公共场所的名称:法院。国务院。科学院。博物院。电影院。3.指学院:高等院校。4.指医院:住院。出院。5.(Yuàn)姓。
深宅大院,字面意思是“高大的围墙与宽阔的庭院”,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封闭的环境或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比如,有人会说:“他沉迷游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活像个深宅大院里的少爷。”这里既点出了空间的封闭感,又暗含了主动选择与社会脱节的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深宅大院总给人压抑的感觉?其实这与空间对人的心理暗示有关。想象一个四面高墙的院落,阳光只能从头顶的方寸天空斜照进来——这种物理阻隔会自然引发“被困住”的联想。当代作家张欣在小说里写过:“那些雕梁画栋的宅院,屋檐下的阴影永远比阳光多。”这种描写巧妙地将建筑特征与人物命运相勾连。
不过换个角度看,深宅大院也承载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去年参观山西王家大院时,我发现那些层层递进的院落其实暗藏玄机:前厅待客的敞亮与后宅生活的私密形成巧妙平衡。这让我想到,现代人住在钢筋水泥的公寓楼里,看似开放实则疏离,是否也在重复某种“新型深宅大院”的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成语正在被赋予新解。有位互联网从业者曾自嘲:“我们这行哪有什么朝九晚五,天天对着屏幕敲代码,写字楼成了新时代的深宅大院。”这种比喻既保留了原意中的封闭性,又增添了数字时代的特征。就像玻璃幕墙的写字楼,看似通透却用无形的信息壁垒将人隔离。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真正的开放不在于拆除物理围墙。去年在社区做志愿者时,见到独居老人通过阳台种花与邻居建立联系。那些姹紫嫣红的花盆架,不正是打破“深宅大院”的最佳注解?当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真诚的纽带,再高的围墙也挡不住心灵的互通。
未来的城市建筑或许会给出新答案。某建筑事务所最近提出的“可呼吸社区”概念,通过可移动隔断让居住空间既能保证私密性,又能随时与公共区域连通。这种设计理念似乎在说:深宅大院不该是禁锢的牢笼,而应是能自由开合的容器,既保护个体空间,也拥抱群体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