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 fù dé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成语出处: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危难得到解决时
繁体字形:涸鮒得水
英文翻译:Dry water
涸:积水无存:干涸。枯涸。
鲋:古书上指鲫鱼:涸辙之鲋。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涸鲋得水”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你连着加班三天,电脑突然蓝屏,文件没保存,这时同事递来一杯热茶说:“我帮你恢复数据吧。”你长舒一口气,心想:“这简直是涸鲋得水啊!”
为什么要用鱼和水的比喻?成语源自《庄子》里的故事:一条困在干涸车辙里的鱼,突然遇到下雨得救。这种具象化的表达让“绝处逢生”的感受更鲜活——就像沙漠里捡到半瓶矿泉水,那种迫切感和惊喜感瞬间被激活。
有个朋友分享过真实经历:他创业失败欠债,房东催缴房租当天,意外接到老客户的合作电话。他后来用“涸鲋得水”形容那一刻的感受:“不是简单的开心,而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这种经历提醒我们:困境中保持希望,转机可能就在下一个转角。
现代人还需要这个成语吗?看看疫情期间的故事:武汉封城时,志愿者组成“救命快递链”给独居老人送药;暴雨淹没地铁时,陌生人手拉手筑成“人墙”逃生。这些场景里,“涸鲋得水”不再是书本典故,而是带着体温的现实互助。
有人可能会问:“等别人救助不如靠自己。”但换个角度看,接受帮助和提供帮助本就是双向奔赴。就像社区共享雨伞架,今天你拿走一把伞,明天可能就有人用它为迷路的孩子遮雨。这种流动的善意,才是成语生命力延续千年的密码。
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想想车辙里那条鱼——你递出的一瓶水,或许就能改写某个人的故事剧本。而当你自己成为“涸鲋”时,也请记得:雨季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