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í gòu xǐ xiá
成语解释:涤:清除;垢:污秽;瑕:瑕疵。指清除缺点过失,清除污泥浊水
成语出处:唐·吴武陵《遗吴元济书》:“涤垢洗瑕,以倡四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清除缺点等
繁体字形:滌垢洗瑕
英文翻译:Wash away dirt and blemishes
涤:洗:洗涤。涤除。
垢:1.污秽;肮脏:蓬头垢面。2.脏东西:油垢。牙垢。泥垢。3.耻辱:含垢忍辱。
洗:[xǐ]1.用水或汽油等去掉物体上的泥污:洗衣服。洗零件。2.清除:清洗。3.像用水洗净一样抢光或杀光:洗劫。洗城。4.印相的显影、定影:洗相片儿。5.把磁带上的录音、录像去掉。[xiǎn]姓。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瑕疵。白璧微瑕。纯洁无瑕。
“涤垢洗瑕”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特别接地气。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以前总爱把脏衣服堆在角落,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花了一整天时间彻底整理房间,不仅洗了衣服,还擦掉了墙角的霉斑。这种从“乱糟糟”到“焕然一新”的过程,不就是涤垢洗瑕吗?
为什么这个词不常用却值得了解?其实很多成语就像工具箱里的特殊工具,平时用不上,但遇到合适场景时特别精准。比如工作中,团队发现项目流程存在漏洞,领导说:“咱们得涤垢洗瑕,把问题一个个揪出来解决。”这时候用这个词,既点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又传递了积极改进的态度。
说到个人成长,我有个切身体会:去年我发现自己的时间管理一团糟,于是专门做了张“问题清单”,把刷短视频、拖延开会这些坏习惯挨个标注,像擦玻璃一样逐项清理。这种主动给自己“挑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涤垢洗瑕的实践。
它和“改过自新”有什么区别?前者更像给物品做深度清洁,后者更侧重人的彻底转变。比如社区组织垃圾分类活动是涤垢洗瑕,而曾经乱丢垃圾的人开始自觉分类就是改过自新。一个针对现象,一个改变本质。
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城市治理也在用这个思路。某老城区改造时,政府不仅拆了违建,还修复了古建筑外墙的裂缝,甚至重新铺设了地下管网。这种从表面到里子的整治,让整个区域焕发新生,正是涤垢洗瑕的宏观应用。
最后分享个小窍门:下次遇到复杂问题时,不妨想象自己拿着放大镜和清洁剂,先找到污渍最顽固的角落,再制定清洗方案。这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思考方式,或许能让难题变得更有解决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