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
成语解释: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指从小入手防治
繁体字形:涓涓不壅,終為江河
英文翻译:A trickle is a river
涓:细小的流水:涓埃。涓滴。
涓:细小的流水:涓埃。涓滴。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壅:1.堵塞:壅塞。2.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上:壅土。
终:1.最后;末了(跟“始”相对):终点。告终。自始至终。2.指人死:临终(人将要死)。3.终归;到底:终将见效。终必成功。4.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终日。终年。终生。终身。5.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及时堵塞,最终会变成奔涌的江河”。但这句话到底想表达什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发现家里水龙头滴水,觉得浪费不了几毛钱,结果一个月后水费账单翻倍。这种“小问题不解决,积累成大麻烦”的现象,正是成语的核心内涵。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要用“水流”来比喻问题?其实这和农耕文明的生活经验有关。过去人们治水时发现,田埂上的小裂缝一旦忽视,雨季时洪水就会冲垮整片农田。现代社会中,这个道理依然适用。比如公司里的小团队矛盾,如果管理者不介入调解,可能演变成部门对立甚至人才流失。
那么如何避免“小问题变大患”呢?我的观察是,关键在于建立“及时响应”的思维习惯。就像园丁每天检查花木是否有虫害,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每日记账发现消费漏洞,学生通过整理错题本防止知识盲点扩大。这种主动干预的思维方式,能有效截断“小水流”汇成“大江河”的路径。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有另一层积极含义。我曾见过创业者把“涓涓细流”比作初期用户反馈,通过持续收集这些碎片化建议,最终搭建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说明同样的自然规律,换个角度看就能成为建设性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发现和引导的智慧。
现代社会信息碎片化严重,很多人容易陷入“即时满足”的陷阱,忽视那些需要长期经营的事物。但就像每天存50元,二十年后加上复利能变成可观财富,持续纠正1%的错误,人生轨迹可能会发生质变。这种“防微杜渐”与“厚积薄发”的辩证关系,或许正是这个古老成语带给当代人最珍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