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
  • ch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è bǐ chéng yǎ

成语解释:涉笔:动笔,着笔;雅:雅致。指动笔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成语出处:清·毛先舒《诗辩诋》第一卷:“于物无择,而涉笔成雅;于思无豫,而往必造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

繁体字形:涉筆成雅

英文翻译:To be elegant

涉笔成雅的意思

涉:1.从水里走过去。泛指从水上经过:跋山涉水。远涉重洋。2.经历:涉险。3.牵连;相关:牵涉。涉及。

笔: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雅:[yǎ]1.合乎规范的:雅正。2.高尚;不粗俗:文雅。雅致。雅座。3.西周朝廷上的乐歌,《诗经》中诗篇的一类。4.敬辞,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雅意。雅教。5.姓。6.交情:无一日之雅。7.平素:雅善鼓琴。8.很;极:雅以为美。[yā]同“”。

成语评论

说到“涉笔成雅”,可能很多人会疑惑: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原本普通的事物,通过文字的修饰变得文雅、有韵味。举个例子,有人描述自己做饭失败的经历,如果写成“锅里的菜像一团混沌的抽象画”,是不是比“菜烧糊了”多了几分趣味?这种转化能力,正是“涉笔成雅”的妙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刻意把普通的事写得文绉绉?其实关键在于“选择视角”。比如同样描写下雨天,可以说“雨下得烦人”,也可以说“天空把积攒的委屈都哭了出来”。后者不仅传递情绪,还能引发想象空间。这就像给生活加了层滤镜,让平凡场景有了被品味的价值。

但问题来了:这样的表达会不会显得矫情?个人认为关键在于“适度”。就像做菜放调料,撒一把盐能提鲜,倒半罐子就齁嗓子。曾有位朋友分享求职经历,原话是“投了二十份简历没回音”,后来改成“我的简历像漂流瓶,在HR的海洋里独自漂泊”,既保留了真实感,又多了文学色彩,反而让故事更易引发共鸣。

现代人总说“信息过载”,为什么还要追求文字修饰?观察发现,越是快节奏的时代,有温度的表达越能抓住注意力。就像短视频平台上,同样教做菜,说“锅热倒油”和“给锅子做个桑拿再淋上金色瀑布”,显然后者更容易被记住。这种“雅化”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给信息加上记忆点。

最后想分享个有趣现象:很多方言里的俗语其实自带“涉笔成雅”属性。比如川渝人说“打牙祭”,本意是吃肉解馋,字面却像给牙齿办祭祀仪式;东北话“秃噜反仗”形容做事不利索,四个字就勾勒出跌跌撞撞的画面。这些生动表达提醒我们:所谓雅俗之间,差的可能只是观察生活的角度。

下次写日记或发朋友圈时,不妨试试给平凡小事换个说法。就像用毛笔蘸清水在石板上写字,虽不长久,但那个瞬间的优雅痕迹,或许能让寻常日子多几分值得咀嚼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