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ú gē lǐ fù
成语解释: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贺齐明帝登祚启》:“涂歌里抃,载怀凫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涂謌裏抃
英文翻译:Tu Geli
涂: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途”。7.姓。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抃:鼓掌,表示欢喜:抃舞。抃踊(鼓掌跳跃,形容非常高兴)。
“涂歌里抃”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涂”指道路,“里”是乡间,“抃”就是拍手,合起来形容人们在路上乡间载歌载舞的景象。比如村里办丰收节时,乡亲们敲锣打鼓、举着彩旗游行的场景,就特别符合这个成语的意境。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庆祝活动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涂歌里抃”带有强烈的集体欢乐属性。比如某地申遗成功后,整条商业街的商户自发挂灯笼、放鞭炮,游客也跟着载歌载舞,这种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狂欢,才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现代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这种精神。去年我在古镇亲眼见过这样的场面:元宵灯会当晚,河道里的游船和岸上的行人隔着水面对歌,连外卖小哥都停下车跟着打拍子。这种打破身份界限的群体欢乐,让我突然理解了成语里“里抃”的深层含义——欢乐本就是最平等的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集体欢庆往往出现在压力释放后。就像去年疫情解封时,很多小区居民不约而同在阳台合唱的场景。虽然没人组织,但那种用歌声互相打气的默契,正是“涂歌里抃”在现代社会的生动演绎。
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会冲淡这种传统形式,我倒觉得载体在变,内核没变。就像线上音乐会弹幕齐刷刷的“打call”,本质上和古人击掌相和异曲同工。只要人类对欢乐的渴望不变,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就会永远存在。
下次遇到社区活动时不妨多留意,那些自发形成的欢乐漩涡里,或许就藏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毕竟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集体温暖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