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míng jìn chāng
成语解释:浸:渐渐;明:显明;昌:兴盛,繁荣。逐渐明显至于昌盛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社会局面
繁体字形:浸明浸昌
英文翻译:Liming Liming
浸:1.泡在液体里:浸种。放在开水里浸一浸。2.液体渗入或渗出:衣服让汗浸湿了。3.逐渐:友情浸厚。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浸:1.泡在液体里:浸种。放在开水里浸一浸。2.液体渗入或渗出:衣服让汗浸湿了。3.逐渐:友情浸厚。
昌:1.兴旺;兴盛:昌盛。昌明。2.正当(dàng);美好:昌言。3.姓。
“浸明浸昌”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某种“慢慢变好”的过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事物从微弱到兴盛,逐渐积累力量、由暗转明的状态。比如一家初创公司,最初只有三五个人,但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积累用户,最终成为行业标杆——这就是典型的“浸明浸昌”。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循序渐进’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差异在于时间维度。比如你每天坚持跑步,一个月后体能提升,这叫循序渐进;但如果把视角拉到十年后,你从亚健康状态蜕变成马拉松选手,甚至带动身边人加入运动行列,这种更宏大的转变就更接近“浸明浸昌”的意境。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某地原本水土流失严重,村民通过二十年植树造林,不仅恢复了生态,还发展出生态旅游产业。一位老农曾说:“当年种下树苗时,谁想到现在能靠林子吃饭?”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质变过程,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比如教育领域,一个孩子从识字到建立知识体系,再到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每个阶段都在为最终的人格塑造蓄力。值得注意的是,“浸”字带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看不见的地方。
或许有人会质疑:“现代社会追求快节奏,这种缓慢积累还有价值吗?”观察科技发展史会发现,即便是颠覆性创新,也建立在无数小突破的基础上。就像智能手机的普及,背后是芯片技术、材料科学、软件生态数十年“浸明浸昌”式的演进。
最后想说的是,理解这个成语能帮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与其焦虑短期得失,不如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就像春天播种时,农夫不会因为看不到当天的收获而放弃劳作——时间自会给持续耕耘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