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wēi jìn miè
成语解释:浸:渐渐;微:衰败;灭:消灭。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社会局面
繁体字形:浸微浸滅
英文翻译:Microimmersion
浸:1.泡在液体里:浸种。放在开水里浸一浸。2.液体渗入或渗出:衣服让汗浸湿了。3.逐渐:友情浸厚。
微:1.细小;轻微:细微。微风。谨小慎微。相差甚微。2.(某些计量单位的)百万分之一:微米。微安。微法。3.衰落:衰微。4.精深奥妙:微妙。微言大义。5.稍微;略微:微感不适。面色微红。
浸:1.泡在液体里:浸种。放在开水里浸一浸。2.液体渗入或渗出:衣服让汗浸湿了。3.逐渐:友情浸厚。
灭:1.熄灭(跟“着(zháo)”相对):火灭了。灯灭了。2.使熄灭:灭灯。灭火。3.淹没:灭顶。4.消灭;灭亡:自生自灭。物质不灭。5.使不存在;使消灭:灭蝇。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
“浸微浸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现象其实很常见。比如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茶馆,原本每天人来人往,后来因为年轻人更爱去咖啡店,茶馆的客人越来越少,最后悄悄关了门——这种“逐渐衰败直至消失”的过程,就是“浸微浸灭”的典型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事物会慢慢消失,而不是突然不见呢?其实这和人的习惯、环境变化有关。就像以前家家户户都用座机打电话,后来手机普及了,座机不是一夜之间消失的,而是逐渐被替代,最后成了“古董”。这种缓慢的衰退往往让人更难察觉,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来不及挽回了。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记得小时候街边那种用铁桶烤红薯的小摊吗?现在很多地方都看不到了。不是因为红薯不好吃了,而是城管规范了街道,商铺租金又贵,再加上年轻人更喜欢扫码支付,这些老手艺就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这种变化既让人怀念,也提醒我们要主动适应时代。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面对“浸微浸灭”的现象,我们能做点什么呢?个人觉得关键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传统纸媒虽然读者变少了,但有些报社转型做深度报道或短视频新闻,反而打开了新市场。这说明即使趋势不可逆,只要主动创新,就能在变化中找到生机。
最后想分享一个观点:我们不必为所有“浸微浸灭”的事物伤感。就像蜡烛被电灯取代,马车被汽车替代,社会的进步总会淘汰旧事物。但我们可以用博物馆、纪录片等方式保留文化记忆,让后人知道:原来世界上曾经存在过这么有意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