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cuì liú dān
成语解释: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成语出处:宋·陆游《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复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色彩
繁体字形:浮翠流丹
英文翻译:flaming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翠:1.绿色:翠绿。苍翠。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2.〔翠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3.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丹:1.红色:丹砂(朱砂)︱丹桂。2.中成药剂型之一。多由数种矿物类药物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也有用一般混合方法制成的。常用以配制丸、散或锭等制剂:补心丹。
哎哟喂,你瞅瞅这成语“浮翠流丹”,乍一听是不是像在描述一幅会动的画?说白了,它就是形容色彩鲜艳到能“流动”起来的画面感。举个栗子,你站在故宫的屋檐下抬头看,那些琉璃瓦的碧绿和金漆雕花的朱红交织在一起,阳光下简直像活过来一样——这不就是“浮翠流丹”本尊嘛!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为啥非要用“浮”和“流”这种动词?嘿,问得好!其实啊,古人早就发现色彩不单是静态的,光线一晃、角度一变,颜色就像有了生命。比如景德镇的青花瓷,釉色在窑变中“浮”出深浅不一的翠色,再配上红釉“流”淌般的自然晕染,这不比单说“颜色好看”带劲多了?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事儿。有人觉得“浮翠流丹”只能形容传统艺术,其实不然!你品你细品,现在那些赛博朋克风格的设计,霓虹蓝和荧光粉碰撞出的科技感,不也暗合了这种动态色彩的哲学?只不过古人用自然材料,咱们用LED灯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个人最迷的还是这种成语里藏着的观察智慧。它提醒我们:美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就像你去看敦煌壁画,千年风沙磨蚀了金箔,反而让青绿色和赭红色在斑驳中“流”出了时间的质感。这种残缺中的绚丽,反而比崭新的彩绘更有味道。
对了,你发现没?这种色彩美学背后藏着咱老祖宗的“天人合一”思维。他们不追求绝对均匀的色调,反而喜欢在青绿山水画里掺几笔朱砂点苔,就像《千里江山图》里突然跳出的几簇红叶——这种打破常规的配色,不正是“浮翠流丹”的精气神吗?
最后抛个问题:如果让达芬奇来理解这个成语,你觉得他会联想到蒙娜丽莎衣襟上的青金色渐变,还是《最后的晚餐》墙面剥落处的色彩层次?反正啊,好的艺术表达从来都是相通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