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o ruò yān hǎi
成语解释: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
成语出处:宋·晁补之《北渚亭赋》:“其下陂湖汗漫,葭芦无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众物居之,浩若烟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籍、学识等
繁体字形:浩若烟海
英文翻译:Like a sea of smoke
浩:1.盛大;巨大:浩大。浩繁。2.多:浩博。浩如烟海。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烟:1.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冒烟。2.像烟的东西:烟雾。3.烟气刺激:烟了眼睛。4.烟草或烟草的制成品:烟叶。吸烟。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每个四字短语背后都藏着生动的故事。比如有人做事总爱拖延,朋友劝他:“你再这么明日复明日,项目就要黄了。”这里的"明日复明日"化用了《明日歌》的意境,比直接说"拖延"更有画面感。
成语非得用在正式场合吗?完全不是。外卖小哥打电话说"马上到您家门口"时,用"近在咫尺"反而显得自然。上周我在便利店听见中学生讨论考试:“这次数学卷子简直是天书,完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看,日常对话里穿插成语能让表达更有趣。
写作时如何避免成语堆砌?关键在画龙点睛。好比做酸菜鱼,放两片柠檬提鲜就够了。有位同事的周报这样写:“客户需求如雨后春笋,我们既要脚踏实地推进,也要眼观六路关注变化。”三个成语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工作状态。
过时的成语还能用吗?有些老词反而焕发新生。"三人成虎"原本指谣言可畏,现在常被段子手用来调侃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就像我家楼下早餐店,挂的"粥香不怕巷子深"横幅,既保留原意又贴合现实。
个人觉得成语像调味料,用得好能让语言活色生香。但要注意语境适配——商务邮件里用"快马加鞭"合适,跟小朋友说"我们马不停蹄去游乐场"就有点滑稽。最近发现00后创造新玩法,把"锦上添花"说成"给蛋糕撒糖珠",这种古今碰撞特别有意思。
试着把成语想象成积木,不同组合能搭出不同效果。邻居大姐劝架时说:"两口子吵架就像针尖对麦芒,不如先退避三舍冷静下。"既形象又有调解智慧。下次遇到沟通难题时,不妨在工具箱里挑件合适的成语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