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o qì sì sāi
成语解释:浩气:浩然正气;塞:充满。正气充满四面八方
成语出处:孙中山《序》:“浩气四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浩气四塞
英文翻译:Haoqi sisai
浩:1.盛大;巨大:浩大。浩繁。2.多:浩博。浩如烟海。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塞:[sāi]1.堵;填:塞住漏洞。箱子塞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塞儿。软木塞儿。[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外。要塞。边塞。
“浩气四塞”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一群志愿者自发去灾区救灾,面对泥石流和暴雨依然坚持救援,这种“不顾危险、充满正义感”的状态,就可以形容为“浩气四塞”。这时候可能有人问:这词只能用在宏大场景里吗?其实不然,普通人坚守原则的瞬间也能用——比如你看到同事被冤枉,站出来说真话,周围人被你镇住的那个氛围,也算一种“浩气四塞”。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个词和“正气凛然”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浩气四塞”更强调气场的“扩散感”,像空气一样填满整个空间。比如历史上文天祥在狱中写下《正气歌》,那种精神力量穿透牢房感染狱卒的故事,就是典型的“浩气四塞”——不仅自己有骨气,还能让周围环境都被这种气概笼罩。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去年我们小区物业乱涨停车费,七十多岁的张大爷拿着《物权法》单枪匹马去谈判,后来整栋楼的邻居举着打印的法律条文站在他身后。当时物业办公室的空气简直凝固了,这种普通人团结起来维护权益的场面,谁说不能算“浩气四塞”呢?这种场景告诉我们:所谓“浩气”,未必需要惊天动地,平凡人的坚持同样有震撼力。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理解这个词。比如网络暴力泛滥时,如果有人顶着压力为受害者发声,评论区突然安静下来的那个瞬间;又或者科研团队顶着经费压力坚持研究冷门课题——这些看似“不激烈”的场景,其实都在用不同形式演绎着“浩气四塞”的内涵。它提醒我们:正直的能量本就可以存在于日常的每个选择里。
最后不妨思考:为什么古人要造“四塞”这个说法?或许他们早就发现,真正的气节就像山间的雾气,不会局限在某处,而是自然弥漫开来。这种意象本身就在强调:当一个人坚守道义时,他的影响力会超越个体,成为改变环境的力量。下次遇到需要勇气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词——你的选择,可能正在塑造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