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óng zhuāng yàn mò
成语解释:见“浓妆艳抹”。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大姑娘却浓装艳抹,体态轻盈的靠在寝宫门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繁体字形:濃裝艷抹
英文翻译:heavy make up
浓:1.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稠密(跟“淡”相对):浓墨。浓云。浓茶。浓眉。2.程度深:兴趣很浓。睡意正浓。3.姓。
装:1.修饰;打扮;化装:装饰。装点。他装老头儿。2.服装:新装。冬装。军装。中山装。3.行装:轻装。整装待发。4.演员化装时穿戴涂抹的东西:卸装。5.假装:装模作样。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6.姓。7.把东西放进器物内;把物品放在运输工具上:装箱。装车。8.装配;安装:装订。装电灯。机器已经装好了。
艳:1.色彩光泽鲜明好看:艳丽。娇艳。百花争艳。这布的花色太艳了,有没有素一点的?2.指关于爱情方面的;香艳:艳情。艳史。3.羡慕:艳羡。4.姓。
抹:[mǒ]1.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饰)。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2.揩,擦:抹拭。哭天抹泪。3.除去,勾掉,不计在内:抹煞。4.轻微的痕迹:“林梢一抹青如画”。一抹余晖。[mò]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抹墙。抹石灰。2.紧靠着绕过去:抹头。抹身。3.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mā]1.擦:抹桌子。2.按着向下移动、除去:抹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有人问:“浓装艳抹”到底用在哪里合适?举个例子,同事小张第一次参加公司年会,为了显得正式,她特意画了深色眼影、涂了正红色口红,结果被领导悄悄提醒“别太夸张”。这里就能用“小张浓装艳抹的打扮和办公室氛围格格不入”来描述——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过度修饰的外表与环境不协调。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为什么同样的妆容,在舞台上是专业,在生活中却被议论?比如电视剧里贵妃的黄金头饰配大红唇,观众觉得“就该这么演”;但菜市场阿姨若这样打扮,街坊可能嘀咕“太夸张了”。这说明语境决定评价,成语本身不带褒贬,关键在于是否“合时宜”。
我曾在古镇见过穿汉服的姑娘,明明画着桃花妆很漂亮,偏要叠加亮片眼影,反而破坏了古典美。这时候用“浓装艳抹反而掩盖了本来的气质”就特别贴切。打扮就像炒菜,火候过了就糊——保持辨识度比盲目堆砌更重要。
有人疑惑:现代社会讲究个性表达,这个成语是否过时了?其实关键在“度”。就像手机滤镜,微调肤色是修饰,开到十级就是失真。去年某网红直播翻车,假睫毛掉进汤里的热搜,恰恰印证了适度修饰才是长久之道。
最后分享个观察:写字楼洗手间总能看到补妆的姑娘,其实她们多数只调整唇膏颜色或补点散粉。这种“精准修饰”反而比全套浓妆更能传递专业感。所谓“打扮的最高境界是看不出打扮”,或许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