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rán tiān chéng
成语解释: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成语出处: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
繁体字形:渾然天成
英文翻译:like nature itself -- highest quality
浑:1.水不清;污浊:浑浊。2.糊涂,不明事理。3.全;完全:浑身是劲。浑似(完全像)。4.天然的:浑厚。浑朴。5.古又同“滚(gǔn)”:财货浑浑如泉源。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浑然天成”这个词,听起来像在夸一块石头天生就该长成那样,或者夸一个人做事毫不费力就成功了。但到底什么是“浑然天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黄山上的奇石,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却像被精心设计过一样引人遐想——这种“人工难及的自然美”大概就是它的核心。
有人问:“这和‘完美无缺’有什么区别?”其实大不一样。完美可能经过反复打磨,比如雕塑家把大理石凿了三年才成型;而浑然天成更像河边的一块鹅卵石,水流冲刷千年形成的圆润弧度,反而比机器打磨的更耐看。前者是努力的结果,后者是时间与自然的合作。
现代人喜欢这个词,或许是因为我们活得太刻意了。朋友圈照片要修图半小时,说话要字斟句酌,连吃个早饭都要摆盘拍照。这时候看到山间野花自然生长的姿态,反而觉得珍贵。有个设计师朋友说:“最高级的设计就是让人看不出设计感。”这话倒让我想起苏州园林里那些“随意”摆放的太湖石,其实每个角度都藏着匠人的巧思。
生活中哪些事容易浑然天成?观察小朋友堆沙堡就有答案。他们不会计算比例,不会考虑结构力学,但堆出来的城堡带着歪歪扭扭的可爱。反倒是成年人拿着专业工具复刻的城堡,虽然精致却少了那份灵气。这或许说明:当事物保留原始的生命力时,更容易接近“天成”的状态。
不过要注意,浑然天成不等于放任自流。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书法巅峰之作,看似随意挥洒的笔触,实则建立在数十年苦练的基础上。就像山间溪流能雕刻出峡谷,前提是它持续流动了千万年。所以这个词背后,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暗含积累到质变的智慧。
有个有趣现象:科技越发达,人们越怀念浑然天成的东西。手工陶器比工业瓷器贵,野山参比大棚种植的值钱。这或许反映出人类对“可控”与“不可控”的微妙态度——我们能精准制造芯片,却复制不出一片真正的雪花。这种矛盾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给自然留点发挥空间。
下次看到晨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峦,或者老匠人随手编出的竹篮,不妨多欣赏片刻。这些未经刻意修饰的存在,就像生活给我们的温柔提醒:最好的状态,有时候恰恰来自不刻意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