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ún
  • gu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n sú hé guāng

成语解释: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繁体字形:渾俗咊光

英文翻译:be in harmon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浑俗和光的意思

浑:1.水不清;污浊:浑浊。2.糊涂,不明事理。3.全;完全:浑身是劲。浑似(完全像)。4.天然的:浑厚。浑朴。5.古又同“滚(gǔn)”:财货浑浑如泉源。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成语评论

浑俗和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换个说法其实就是“低调做人,融入环境”。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小李,明明业务能力很强,但从不抢着出风头。开会时他总说“大家的主意都很好,我再补充一点细节”,最后提出的方案却解决了关键问题。这种不显山露水却能真正发挥作用的状态,就是浑俗和光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老好人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是否保持独立思考。浑俗和光不是盲目附和,而是像水里的鹅卵石——表面圆润不伤人,内在却有自己的棱角。比如社区里调解纠纷的张阿姨,她从不直接批评哪方不对,总说“咱们换位想想”,但总能引导双方找到折中点。

工作中常能看到这样的智慧。市场部小王负责的新品推广项目,他主动把“总策划”头衔让给跨部门合作的领导,自己默默优化投放策略。结果项目成功后,不仅团队获得表彰,他反而因此被提拔为部门骨干。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存在感不一定需要站在聚光灯下,就像夜光手表在暗处才更显价值。

历史上也不乏典型案例。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诗句,表面看是安于现状,实则用豁达态度保护自己,继续创作流传千古的作品。这种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放在今天依然适用——就像手机里的省电模式,暂时降低亮度是为了更持久地运行。

个人认为,当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智慧。在社交网络盛行“晒成就”的风气下,主动选择保持适度模糊反而能减少不必要的比较压力。就像小区里那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既不与鲜花争艳,又能为路人提供荫凉,这种扎根于现实的从容,或许才是更长久的生存之道。

最后想到个有趣的比喻:浑俗和光就像Wi-Fi信号,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过度强调存在感就像把路由器挂在脖子上,反而让人敬而远之。真正的连接力,往往产生于恰到好处的信号覆盖范围。

浑俗和光的造句

  1. 造句 他这人浑俗和光,韬无养晦,不容小觑。
  2. 造句 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3. 造句 规行矩步浑俗和光既来之,则安之乐天知命绳趋尺步束身自好随遇而安。
  4. 造句 你那小乘教法只可浑俗和光,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解百魇之劫,能消无妄之灾。

"浑俗和光"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