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ào
  • piāo
  • f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 qiào piāo fēng

成语解释: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谓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濟竅飄風

英文翻译:To help others

济窍飘风的意思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窍:1.窟窿:七窍。2.比喻事情的关键:诀窍。窍门儿。一窍不通。

飘:1.随风摇动或飞扬:飘动。飘摇。飘落。红旗飘飘。外面飘着雪花。2.形容腿部发软,走路不稳:两腿发飘。3.轻浮;不踏实:作风有点儿飘。4.姓。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成语评论

济窍飘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风吹过孔洞时发出的声响,常被用来比喻某些事情看似声势浩大,实际却空洞无物。比如有人滔滔不绝地演讲,但内容全是套话,这时候就可以说:“这场报告济窍飘风,听完反而更迷糊了。”

那这个成语和“雷声大雨点小”有什么区别呢?前者更强调“表面热闹但缺乏实质”,后者则突出“前期声势与后期结果的反差”。举个例子:社区宣传要改造花园,结果只刷了围栏——这就是典型的济窍飘风;而如果前期招标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烂尾,就更接近雷声大雨点小。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现象其实无处不在。比如某些网红餐厅用华丽装修吸引顾客,食物却难以下咽;或者企业年会搞舞台特效,员工福利反而缩水。有趣的是,现在直播带货领域尤其容易产生这种情况,五光十色的直播间和实际产品品质经常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人们还是容易被表象迷惑?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或许能解释:当某个事物展现出强烈视觉冲击或情感渲染时,我们容易自动脑补其他优点。就像看到包装精美的礼盒,会下意识觉得里面的礼物也很贵重。这种认知偏差让济窍飘风的现象得以持续存在。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学会辨别虚实。就像选购家电时,不必被酷炫的广告语迷惑,多看看能效参数和用户体验;工作中汇报项目,与其堆砌专业术语,不如用具体数据说话。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去伪存真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有意思的是,现代年轻人反而开始反向运用这个成语。有些自媒体故意用夸张标题吸引点击,却在内容里埋藏干货,这种“反套路”操作就像给济窍飘风加了层黑色幽默。这或许预示着,在注意力稀缺的当下,形式与内容的博弈正在进入新阶段。

说到底,成语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现象,也折射时代。济窍飘风提醒我们:无论是看待事物还是与人相处,穿透表象的洞察力始终珍贵。就像老话说的“听其言观其行”,在这个滤镜遍地的时代,或许该升级为“观其形察其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