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òng chá yī qiè
成语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洞詧一切
英文翻译:have a keen insight into matters
洞:[dòng]1.洞穴;窟窿。2.透彻;清楚:洞晓。洞若观火。3.数目“0”的另一种说法。[tóng]地名,洪洞
察: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2.(Chá)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哎哟,洞察一切这成语听着挺玄乎,说白了就是形容人看得透、想得深,连犄角旮旯的细节都逃不过眼睛。比如同事老王总能在开会时一眼看出方案里的漏洞,大伙儿直呼“你这人怕不是开了天眼吧!”。但话说回来,真有人能洞察一切吗?这问题可得掰扯掰扯。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菜市场张阿姨卖菜二十年,顾客往摊位前一站,她瞅一眼对方穿的鞋、拎的包,立马能猜出人家是买贵价有机菜还是图便宜捡漏。你问她咋做到的?她嘿嘿一笑:“日子久了,看人就跟看秤似的准。”洞察力这事儿啊,有时候还真得靠经验堆出来,对吧?
不过话说回来,洞察一切会不会反而成了负担?隔壁李叔当侦探的,有回帮人找猫,愣是从邻居晾衣绳上的爪印推测出猫爬树路线,结果猫确实在树杈上打盹儿呢。可他自己也嘀咕:“看得太透容易失眠,总担心漏掉啥线索。”你看,凡事都有两面性,过度洞察可能让人活得累得慌。
要我说啊,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提醒咱们保持观察力。就像玩拼图,乍看都是碎片,但换个角度就能发现隐藏的图案。上周我盯着手机地图找餐馆,突然发现常走的那条小路拐弯处有家二十年老店招牌——敢情天天路过愣是没注意!所以说,洞察力有时候就是差层窗户纸,捅破了才能看见新天地。
最后提个醒儿:洞察一切虽好,可别拿它当尺子量人。我表弟刚工作那会儿总爱挑同事毛病,后来组长说了句大实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话糙理不糙,保持谦逊才能走得更远。下次遇到难题,记得多观察,说不定答案就在眼皮底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