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ū
  • li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 chū fú liú

成语解释:语出《淮南子·地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成语出处:语出《淮南子·坠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河出伏流

英文翻译:explod with a strong force

河出伏流的意思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成语评论

河出伏流,原指黄河水从地下潜流后重新涌出,常被用来比喻隐藏的力量突然迸发。比如:“这家创业公司沉寂三年,终于像河出伏流般推出了颠覆行业的智能产品。”这样的表达既点明了长期积累的过程,又突显了爆发时刻的震撼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河出伏流”来形容突破?其实这个意象背后藏着自然智慧——就像地下水经历岩层过滤、长途奔涌才重见天日,任何真正的突破都需要看不见的积淀。去年参观敦煌月牙泉时,向导说泉水千年不涸的秘密正是地下暗河补给,这让我突然理解了成语里“伏流”二字的精妙。

在家庭教育中也能找到对应场景。邻居张姐从不逼孩子考满分,反而每周带他去科技馆观察齿轮运转。今年孩子自己琢磨出机械模型参赛获奖,评委赞叹“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像河出伏流”。这种教育方式印证了:给予成长空间比填鸭式灌输更能激发潜在能量。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代人常把“逆袭”挂在嘴边,却容易忽视河出伏流的关键阶段——那些不为人知的沉淀期。就像我学书法的头两年,字迹毫无章法,直到某个清晨突然领悟运笔节奏,笔尖竟自然流淌出行云流水的线条。这种质变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每个失败笔画堆砌成的必然。

职场中同样适用这个道理。部门新来的实习生总急着表现,有天下班看见他对照会议记录修改方案到深夜。三个月后客户临时变更需求,他五分钟就拿出三套应对策略,主管惊讶道:“这小子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倒真有河出伏流的本事。”可见真正的实力,往往在充分准备后才会自然显露。

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路口,我们既要保持向外突破的勇气,也要修炼向内沉淀的耐心。就像黄河九曲终入海,每个弯道既是限制也是蓄力的契机。那些看似停滞的岁月,或许正在为未来的奔涌铺设河床。

河出伏流的造句

  1. 造句 那些东西虽然天真,但是却有红日初生河出伏流的经典气象,看得出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

"河出伏流"的相关成语